字词 | 王梵志诗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梵志诗集诗集。唐释王梵志(约590—660)撰。残三卷。梵志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唐代著名诗僧。其诗大半属说理格言,质朴浅显,极似佛家偈语;亦有少数作品,描写个人生活心境,生动自然,别具特色。原集久佚,历代书目不见著录,《全唐诗》亦不曾收其诗作。敦煌石室卷子出,始发现其作品。原卷为英人斯坦因劫往伦敦者有六种残卷,现藏不列颠博物院。为法人伯希和劫往巴黎者有五种残卷。现巴黎图书馆藏有《王梵志诗》三残卷,其中后汉乾祐二年(949)樊文昇写本(伯4094)日本羽田亨曾影照,近人董康亦曾就之手抄一本。国内印行者有刘復校录本,载《敦煌掇琐》。郑振铎校补本,载《世界文库》第五册。郑本系就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伯2718)录出,又以(伯3266)残卷参校,共有诗九十二首。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较为赅备。 王梵志诗集 王梵志诗集敦煌存唐代诗人别集之一。作者王梵志,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桂苑丛谈》、《太平广记》载,他生于隋代王德祖家的林檎树瘿,据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P.4978)、《历代法宝记》以及皎然《诗式》、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等有关记载,大致可知王梵志在世年代下限为开元以前,创作活动主要在初唐时期,是一位来自民间的通俗诗人。敦煌所出王梵志诗已达30个卷号,加上唐宋以来诗话笔记所存佚诗,共得诗400多首。张锡厚集为《王梵志诗校辑》。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社会人生、道德信条、宗教信仰诸方面,比较真实地揭示了初唐时期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有沉缅在虚幻的佛国天堂、宣扬佛理教义和儒家伦理的内容,又有描摹社会、揭露现实矛盾、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作。在艺术上善于把通俗的语言、自由的章法引入诗歌领域,既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又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在嬉笑怒骂中揭示人们灵魂深处卑污和丑恶的东西,透过深沉的戏谑和无情的调侃,表达诗人被压抑的情怀。曾被宋代黄庭坚推崇为“翻着袜法”。王梵志的五言白话诗截然有别于初唐浮艳秾丽的诗风,能独辟蹊径,自有不同凡响、惊世駭俗的效果。它开后代释子诗、白话诗之先河。 ☚ 珠英学士集 吾富有钱时 ☛ 王梵志诗集 王梵志诗集敦煌存唐代诗人别集之一。作者王梵志,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桂苑丛谈》、《太平广记》载,他生于隋代王德祖家的林檎树瘿,据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P.4978)、《历代法宝记》以及皎然《诗式》、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等有关记载,大致可知王梵志在世年代下限为开元以前,创作活动主要在初唐时期,是一位来自民间的通俗诗人。敦煌所出王梵志诗已达30个卷号,加上唐宋以来诗话笔记所存佚诗,共得诗400多首。张锡厚集为《王梵志诗校辑》。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社会人生、道德信条、宗教信仰诸方面,比较真实地揭示了初唐时期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有沉缅在虚幻的佛国天堂、宣扬佛理教义和儒家伦理的内容,又有描摹社会、揭露现实矛盾、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作。在艺术上善于把通俗的语言、自由的章法引入诗歌领域,既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又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在嬉笑怒骂中揭示人们灵魂深处卑污和丑恶的东西,透过深沉的戏谑和无情的调侃,表达诗人被压抑的情怀。曾被宋代黄庭坚推崇为“翻着袜法”。王梵志的五言白话诗截然有别于初唐浮艳秾丽的诗风,能独辟蹊径,自有不同凡响、惊世駭俗的效果。它开后代释子诗、白话诗之先河。 ☚ 珠英学士集 吾富有钱时 ☛ 《王梵志诗集》wang fan zhi shi jiPoetry Collection of Wang Fanzhi→王梵志(Wang Fanzh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