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式廓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王式廓画家王式廓 张华青 南艺学报1978年2期 王式廓
王式廓1911——1973山東掖縣人,1911年 (清宣統三年) 生。1918年起先後入家鄉小學和掖縣第九中學。自幼酷愛美術。1928年至哈爾濱同記商場當學徒工。1929年在本鎮小學任圖畫、體育教師。1930年秋,入濟南愛美高中藝師科習西畫。1932年起,先後在北平美術學院、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習西畫。在上海美專時,曾参加MK木刻研究會。1935年畢業後,赴日本東京東亞日語高等學校習日語,並在端川研究所習素描。1936年考入日本國立東京美術學校。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回團,赴中共魯西北特委領導之聊城保安司令部政訓處工作。1938年在武漢參加上海青年服務團内地工作團和政治部第三廳文藝處美術科工作; 同年赴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年底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教員兼研究員。1942年9月,加入中国共產黨。1947年任晉冀魯豫邊區北方大學教授兼研究員。1948年随校轉入華北大學,仍任教授兼研究員。1949年赴北京。1950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研究部主任,中國美協常務理事。1973年5月23日逝世。終年62歲。作品有宣傳畫《總動員》、《保家衛國》、《臺兒莊大捷》、《游擊隊員》 等; 版畫《開荒》; 漫畫《希特勒的戰車》; 組畫《平型關戰鬥》; 素描《講邊區》、《讀報》等; 油畫《參軍》、《井岡山會師》、《發明者的夜晚》及大型素描《血衣》等。出版有《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人物畫集》、《血衣》畫册、《王式廓畫集》等。著有《關於美術創作構思問題的幾點意見》、《談下鄉實習的要求》、《〈血衣〉創作過程中接觸到的幾個問題》等。 王式廓现代画家。1911年6月16日生,1973年5月22日去世。山东省掖县人。1930~1933年,先后在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34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同年秋,赴日本留学。1936年考入国立东京美术学校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1938年到武汉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从事美术工作,同年8月赴延安。1946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兼研究员。1944年作《改造二流子》单色木刻(26cm×17cm),1947年将此重新制套色木刻。1947~1949年,先后于北方大学美术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任教授、研究员。1950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4年参加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赴苏联参观访问。1959年完成《血衣》素描(345cm×192cm)。另作《血衣》油画稿(100cm×184.5cm)。 王式廓 王式廓1911—1973画家。山东掖县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留学日本。1937年回国,1938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以善于描绘农民形象而著称,真实具体,个性鲜明。代表作品《血衣》。 ☚ 吴作人 董希文 ☛ 王式廓 王式廓1911—1973Wangshi kuo现代油画家、版画家。生于山东掖县,从小喜爱书画艺术; 曾在杭州艺专、上海美专等学校学习西画,并参加上海美专MK木刻研究会。1936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七·七事变后,王式廓回国在武汉政治部三厅美术科从事抗日宣传;1938年,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延安期间,曾参与创办《桥儿沟画报》,并举办个人下乡下厂素描观摩展。解放后,王式廓出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教学之余,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他早年的代表作为版画《改造二流子》(1944年),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区人民奋发向上的生活追求。《血衣》(素描,1959年) 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作品以一位农村妇女手持的血衣为主题,控诉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压迫,表现了人民的仇恨、痛苦和斗争,揭示出时代的巨大变化。画面宏大,人物众多,富有较强的文学性。此外,王式廓的油画作品主要有《井冈山会师》、《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劳动》等。1973年4月,画家为完成油画《血衣》,去河南充实素材,由于辛劳过度,于5月22日逝世于画架旁。 血衣 王式廓 ☚ 吴作人 关山月 ☛ 王式廓 王式廓1911——1973画家。山东掖县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留学日本。1937年回国。1938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以善于描绘农民形象而著称,其作品真实具体,个性鲜明。代表作品 《血衣》。 ☚ 吴作人 关山月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