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中晚期青銅火盆,為目前所知最早自銘為“爐”者。高十一·三厘米,口縱四十五厘米,横三十六·六厘米。形似長方盤而圓角,平底大口,四旁有環耳。底部有二十三個突泡形足。通體作斜格點紋,口内側銘“王子嬰次之盧”一行七字。該器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南門,同時出土青銅器尚有大牢九鼎、七鼎各一套,一組八件銅簋,與禮書記載九鼎配八簋之制相符。可見墓主為鄭國地位甚高之貴族。此爐在器形、花紋、字體諸方面具有明顯楚器特徵,與墓中其他器物不同。當為楚國令尹子重所作,乃鄢陵之役(公元前576年)後楚師兵敗遺於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