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大化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王大化
王大化
王大化 王大化1919.5.31——1946.12.21笔名有端木炎。山东潍坊人。1936年7月,因创作抗议镇压一二九运动的巨幅木刻《抬棺游行》,被反动当局通缉而离开北平。不久,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舞台设计。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敌演剧二队,其间曾参加创作了话剧《八百壮士》,并从事木刻活动。1939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演出《马门教授》等话剧。1941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并当演员。1943年元旦,他和李波共同创作的《拥军花鼓》在延安街头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又与李波、路由、安波共同创作了著名秧歌剧《兄妹开荒》 (原名《王小二开荒》)。该剧以劳动模范马丕思父女开荒获得丰收的故事为素材,反映了解放区新气象和翻身解放后的欢乐。这种小歌剧曾对我国民族新歌剧产生过影响。此后还和水华、马可、王家乙等创作和演出了秧歌剧《赵富贵自新》、《张丕模除奸》、《二流子变英雄》,和水华、贺敬之等合作大型秧歌剧《惯匪周子山》等。同年赴东北解放区,任东北文工团戏剧部长,参加创作并导演了话剧《祖国的土地》、《我们的乡村》,秧歌剧《大特务》,改编了秧歌剧《血泪仇》。 ☚ 王莹 王元美 ☛ 王大化1919—1946又名端木炎。山东潍县人。曾读书于北平艺文中学。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加入共青团,4月转为中共党员。后又考入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学舞台设计。“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重庆,创作有剧本、版画、和大量木刻作品,还担任过党的区委书记等职。1939年派其进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戏剧教员,并参加实验剧团的演出。1943年参与创作和演出的秧歌剧 《兄妹开荒》,成为划时代的作品,1944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 “甲级文教英雄”。1945年,执行导演的新歌剧《白毛女》,向党的“七大”献礼。同年来沈阳东北文工团任戏剧队长,编导和演出过许多秧歌剧、话剧和抗战剧,同时创作有其它文艺和美术作品。为人民的艺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新文艺运动的开路人之一。1946年12月赴黑龙江讷河农村搜集材料,在乘卡车途中被甩下车,抢救无效而牺牲。时年27岁。 王大化 王大化1919—1946人民艺术家。潍坊市城吴区人。在济南初中毕业后,考入北平艺文中学,曾参加“一二·九运动”、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3月加入共青团,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他以木刻漫画宣传抗日救亡,因创作纪念“郭清事件”木刻画,遭北平当局通缉,以后到南京考入国立戏剧学校。抗日战争开始后,创作话剧《八百壮士》,与刘岘合作创作《抗战版画》。1939年冬,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演出《马门教授》等剧。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专心致志从事秧歌活动,编演的《兄妹开荒》,影响很大。1944年在边区文教大会上被选为甲等文教英雄。他创作编演的《拥军花鼓》、《赵富贵自新》、《张丕模除奸》、《惯匪周子山》等都先后在全国各地上演。1945年春,他参加集体创作和导演了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军赴东北,任东北文工团戏剧队长、组训部长,在南满地区又成功地编导了大型活报剧《东北人民大翻身》,改编导演了新歌剧《血泪仇》等。1946年12月下乡搜集材料时,不幸坠车牺牲。毛泽东批示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并在齐齐哈尔公园立碑建墓。 ☚ 王之翰 王大淮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