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仁求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仁求碑唐代云南碑刻。碑额题“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武后圣历元年(698)立。闾丘钧文。王善宝书。高约280厘米,广150厘米,共三十四行,行五十三字,均正书。碑文记王仁求世系及其生平事迹,如奏请朝廷置姚州(今云南姚安)以西二十余州及平定阳瓜州(今巍山县北部)少数民族蒙俭起事等事,皆可与《旧唐书·张柬之传》及骆宾王:《姚州道破逆贼柳诺设弄杨虔露布》等史载相印证。对研究云南民族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碑在今云南安宁县大石庄葱蒙卧山上。 王仁求碑唐代云南碑刻。在今安宁县大石庄葱蒙卧山上。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立。时武后易国号为周,故碑额题《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成都人间丘钧撰文,王仁求长子王善宝书写。碑高281厘米,宽150厘米,凡34行,行53字,总1600余字,均正书。碑文记述唐臣河东州(一说为今大理市凤仪)刺史王仁求(一说为安宁白蛮首领,投唐后授刺史职)的家世和一生事迹,“有运理郡物之才,怀嘉保边裔之略”,河东在其治理下,“庶心咸服,异俗争归”,一时称为“贤吏”。关心唐王朝疆土的开拓,建议云南“宜郡县”,在姚州(今姚安)以西设20余州。唐咸亨(670—673)间,参与平定阳瓜州(在今巍山县北)刺史蒙俭(蒙嶲诏主)对姚州的进攻。病故后,由其子袭职等事。碑文涉及云南东西两爨没落后,南诏兴起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许多宝贵史料,可与《旧唐书·张柬之传》及《骆宾王露布》等相印证。碑文字体遒劲,文中还采用了武则天时改造的新字,可供研究。此碑清以前未见著录,乾隆间(1736—1795),金石学家王昶至云南王仁求墓,得此碑拓片,碑文尚完好,载之于《金石萃编》卷62,遂广为人知。后经历代不断拓摹,碑文已剥蚀不清。今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仁求碑唐·聖歷元年 (698) 刻。閭邱均撰,王善寶 (仁求長子)書。正書三十四行,行五十一字,原石完好無損。書法淳遒勁古,堪值賞鑒。立于雲南安寧州,因地處僻遠,長時默默無聞,經清王昶蔫舉,方為世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