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玉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玉篇》《说文》系统字书。南朝梁陈顾野王撰。30卷。是 《说文》 以后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字书, 也是第一部楷书字典。 顾氏是受梁武帝之命, 为纠正当时文字混乱而写此书的。 由于原书 “详略未当”, 曾由南朝梁萧恺删汰,唐孙强“稍增多其字”,至宋陈彭年、吴锐、 丘雍等又重修。 现通行的 《大广益会玉篇》就是重修本。 清末黎庶昌、 罗振玉先后于日本获唐写本《玉篇》残卷2000多字,和今本差别很大。正文编次、释义详略皆不同, 野王按语和引证全部删汰。 一般认为, 此本即使不是顾氏原本, 也是较近原貌的, 至少是重修前的, 是一部增补许书、 材料详赡、 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字书。 1985年, 中华书局将黎、 罗所获汇为《原本玉篇残卷》出版。原本16917字,今本22561字。今本 《玉篇》 部分, 与 《说文》 大同小异。 部首比《说文》增多两部, 为542部; 与 《说文》同者529部异者13部。 删去 “哭、 眉、 饮、 弦、 画”等11部, 增添 “父、 兆、 处、 单、 文、 书”等13部。部次也不同,改 《说文》“据形系联” 为按义类排列。 释字也不同。《说文》只讲本义, 就形以说音义; 《玉篇》设义项多,每个义项大体包括切音、 引证、 按语、 广博引证、 出列异体几方面。今本 《玉篇》后附 《分毫字样》,列举形近字248个供人辨析, 以防讹误。 今本 《玉篇》 虽非原貌, 但仍不失为一部较好的字典。 它保存的古形古训古音, 对语言文字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它的释字体例也为后世字书遵循。 玉篇 玉篇字书名。南朝梁顾野王著。据《梁书·萧子显传》附《萧恺传》载,梁简文帝曾令萧恺等人修改此书。到唐代,又经孙强修订增字,宋代又由陈彭年、吴锐、丘雍等重加修订,称《大广益会玉篇》。因此,今本《玉篇》已非顾氏书原貌。 ☚ 字林 干禄字书 ☛ 玉篇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三十卷。梁·顾野王著。体例仿效《说文》,但增删改易了几个部首,分为五百四十二部。部首的次序,虽然仍仿《说文》始“一”终“亥”,但具体的排列又有改变。《说文》“据形系联”,《玉篇》则以义类聚。共收12917字。每字之下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训诂释字义,说解很详备。文字有古写和异体的,则列其后。不分析形体结构。对字形,注重篆隶的变迁,不象《说文》注重探古籀之源。卷末附《分毫字样》,共收形体近似易混的字248个。原本仅存残卷,清人黎庶昌由日本搜得旧抄原本残卷,加以影印,收入《古逸丛书》中。宋以后流行的《大广益会玉篇》,系经唐孙强增字,又经宋陈彭年等重修,比原本字数有增,注释亦有增删。今有1983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宋本玉篇》。 《玉篇》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楷书字典。南朝梁顾野王撰。梁武帝大同九年 (543年) 成书。原本已佚,今本全名 《大广益会玉篇》,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1013年) 陈彭年等修订本。全书分542个部首,按意义相关的顺序编次。原本收字16917个,今本22516个。每字的解释先注音后释义。《玉篇》保存了大量唐宋古音,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书。今有中国书店1983年影印本《宋本玉篇》。据日本僧人宗睿《新书写请求法门等目录》,唐咸通六年 (865年) 宗睿曾将成都雕印本《玉篇》30卷从中国带回日本,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篇》印本。 《玉篇》中国古代重要字书。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519~581)著。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共30卷。按部首排列。对《说文》部目有增删,分为542部;部次也与《说文》有不同。原本《玉篇》收字16917个,对字义解说颇详,并从篆隶变迁的角度解说字形。今原本只存残卷,共存62部首中的2052字,为原书的1/8强。宋代以后流行的《大众益会玉篇》,经唐代孙强增字,又经宋代陈彭年等重修,收22561字,注解有删削。 玉篇 200 玉篇字书。南朝梁顾野王著。30卷。已亡佚,仅存残卷。据唐封演《闻见记》所载,原本收16917字。楷体。分列542部。部首与《说文》相同者529部,不同者13部。部首顺序以义类相近与否编排。每字先用反切注音,再引《说文》等书训诂,然后举出例证,详加解释。多义词则将义项一一列出。字有异体也分别注明。以上体例,开后代字典之先河。今存《大广益会玉篇》,系经唐代孙强增字、宋代陈彭年、吴锐、邱雍等重修。收字22561,比原本多5644字,但注释大有删削,已非原本面目。现在通常使用的增广本为清代张士俊泽仁堂刻本。 ☚ 广雅 切韵 ☛ 玉篇 玉篇文字学著作。三十卷。梁顾野王撰。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梁宣城王宾客,梁亡入陈。天嘉元年,补撰史博士,仕终黄门侍郎、光禄卿。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拜太学博士,奉命编撰《玉篇》,五年后完成。另著有《舆地志》、《符瑞图》、《分野枢要》、《玄象表》、《文集》等。 ☚ 说文解字 干禄字书 ☛ 玉篇 玉篇(南朝梁陈间)顾野王著。30卷。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正体的古代字典。体例仿《说文解字》,部目稍有增删,分542部,部次也同《说文》有异。原本《玉篇》收字16917个,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对字形,注重篆隶的变迁,不像《说文》注重探古籀之原。原本只存残卷,存日本。清黎庶昌有影印本。据今人周祖谟考证,日本所藏日僧空海撰的《万象名义》,除注解简略外,其余几乎全同原本,因此可作为《玉篇》原本来使用、研究。今本称《大广益会玉篇》,收字增加到22561个,系唐孙强增字,宋陈彭年等重修。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据张士俊泽存堂本影印全一册,题名《宋本玉篇》。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名为《宋本玉篇残卷》。16开,512页。 ☚ 字林 干禄字书 ☛ 玉篇字书。南朝梁陈间顾野王著。三十卷。原本《玉篇》收16917字,仿《说文》分为542部首,排列次序与《说文》有所不同。每字先以反切注音,然后释义,引证群书,时加按语说明,解说颇详。原本只存残卷,宋后流行的《大广益会玉篇》,系经唐宋人修改本,较原本简略。 玉篇yù piān《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0)。字书。梁·顾野王撰。成书于543年,30卷。体例与《说文》基本相同,分542部,排列顺序与《说文》略同,但于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解说颇详,并有例证。对字形注重篆隶的变迁。共收字16917个。 玉篇 玉篇(梁)顾野王撰。中国书店1983年出版影印本。为继《说文》之后又一部中国古代重要字典,也是第一部用楷书为正体以辨析形义的字书。原书早佚,今只有唐写本残卷。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曾出现孙强的增字减注本,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13年)陈彭年等又据孙本重修,名为《大广益会玉篇》,即今本《玉篇》。30卷。收字22561个,仿《说文》体例,按542个部首编排。每字之下,一般先注反切,再释字义,并征引群书训诂,后附列异体字。书末附“分毫字样”,收形近易混字248个。 ☚ 《字林考逸》续补 原本玉篇残卷 ☛ 《玉篇》yu pianThe Jade Chapters→顾野王 (Gu Yewang) 玉篇字书。南朝梁陈之际顾野王撰。今本三十卷。体例仿《说文解字》。分五百四十二部。原本收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个,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解说详备,采用南朝通用的楷书,释字以音义为主,于字形注重篆隶的变迁。原本只存残卷。经唐孙强增字,宋陈彭年等重修,成《大广益会玉篇》,较原本收字多,注较简略。 玉篇為字書。梁顧野王編。今本三十卷,五百四十二部。是編用南朝通行之楷書,釋字以音義為主,于《說文》多有增補。按部首分類,凡輯一萬六千九百一十七字。音義之注,博引經傳,參稽馬融、鄭玄、包咸、孔安國、賈逵、杜預、王逸、郭璞諸家之說。凡示己意處,均有“野王案”語。武帝大同九年 (543) 成書。原書經梁蕭愷、唐孫强、宋陳彭年屢加增改,已非顧氏之舊。原本中國早已散佚無傳,日本藏有古鈔零本: 卷八 (久原文庫)、卷九 (早稻田大學、福井崇蘭館)、卷十八 (滕田家)、卷十九 (藤田家)、卷二十二(神宫文庫)、卷二十四 (大福光寺)、卷二十七 (高山寺、石山寺)等。其重修本以宋陳彭年《大廣益會玉篇》尤負盛名,是篇傳入日本後,經增續,改以字書索引,為《增續大廣益會玉篇大全》 十二册,毛利貞齋編,元禄四年 (1691)刊,頗為流行。清末黎庶昌出使東瀛,得《玉篇》唐寫零本四卷,僅為原書十分之一二,刻入《古逸叢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