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带

 原文
 丁晋公1从车驾巡幸2。礼成,有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3止有七带。尚衣4有带,谓之比玉5,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赐辅臣,以足6其数。晋公心欲7,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8,乃谕有司9:“不须发10尚衣带,自有小私带,且可服之以谢,候还京11别赐可也。”有司具以此闻12。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13。上顾谓近侍曰:“丁谓带,与同列大殊14,速求一带易之。”有司奏唯有尚衣御带,遂以赐之。其带,熙宁中复归内府15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
 1.丁晋公:就是丁谓。北宋前期的著名官僚。
 2.从车驾巡幸:此句意跟着皇帝出外巡视。驾,皇帝的车乘,代指皇帝;幸,皇帝到某处去。
 3.祗候库:朝廷物品供应库。
 4.尚衣:即尚衣局,主管皇宫服饰的机构。
 5.谓之比玉:管它叫做比玉。
 6.足:使之足。意为使它足够。
 7.心欲之:想得到它。心欲,很想。
 8.度必不及己:意为考虑自己一定得不到它。度,考虑。
 9.谕有司:告诉有关官吏。谕,告诉。
 10.发:给。
 11.候还京:等回到京师。
 12.闻:报告上级。
 13.仅如指阔:玉带仅跟手指差不多宽。
 14.殊:不一样。
 15.熙宁中复归内府:意为此带一直到熙宁中期才重归内藏库。熙宁,宋神宗的年号;内府,即内藏库,主掌皇宫御品的部门。
 释义
 丁谓跟随宋真宗出外巡游。仪式完成后,真宗皇帝下诏准备赐给辅佐大臣玉带。当时真宗的辅佐大臣共有八位,可是朝廷在地方供应库里的玉带却只有七条。而尚衣局还有一条珍贵的玉带名叫比玉。它价值数百万。真宗想把它也一起赐给辅臣,以凑足玉带数量。丁谓很想得到这条比玉玉带,当时他的地位在其余七人之下,丁谓估计真宗必然不会把比玉赏赐自己,他就对掌管赏赐的官员说:“不要发给我尚衣局的比玉玉带,我自己有一条小玉带,可先系上以感谢皇帝的恩德,等回到京师后再行赏赐吧。”主管赏赐的官员就把丁谓的话如实向上禀报。七位辅臣接受了皇上赏赐的玉带只有丁谓系着一条一指宽的小玉带。真宗看了回头对掌管赏赐的官员说:“丁谓所系的玉带与其他辅臣的大不同,马上找一条玉带给丁谓换上。”掌管赏赐官员报告说:“现在只有尚衣局的玉带比玉了。”于是就把它赐给了丁谓。这条玉带直到宋神宗熙宁中期才重新收回官内。

玉带

玉饰的腰带。韩愈《示儿》诗:“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唐制,文武官三品以上服金玉带。

玉带

玉带

玉饰的腰带,为品级较高的官员所佩(第十四回)。《宋史·舆服志五》:“带,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银、铜之饰。宋制尤详,有玉、有金、有银、有犀,其下铜、铁、角石、黑玉之类,各有等差。”玉带三品以上得服。到明代,束用玉带的范围更小,规定为公、侯、伯、驸马、一品官公服之束带。因此,系束玉带,往往被看作高官的象征,如小说中: “班首中闪过一员大臣来,……官不知多大,玉带显功名。视之,乃左丞相、崇政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太师、鲁国公蔡京也。”(第七十一回)

☚ 番纹低板、石青填地、金玲珑寿字簪   帽顶 ☛

玉带

❶〈隐〉清末以来咸货行指鳗鱼干。
❷〈隐〉清末茶食业指糕。均系就其颜色及形状而为隐喻。

玉带yù dài

用玉片做装饰的腰带: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五·107)按,画意暗喻“林黛玉”。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戲裝 > 玉帶
玉帶  yùdài

古代戲曲服装之飾物。硬綢質長帶,上鑲玉石若干塊,故稱。穿着𧜒、官衣等服装時,將玉帶斜掛腰間。

玉带yù dài

❶旧时荆楚地区木瓦业谓绳子。
❷旧时咸货行谓鳗鱼干。《切口·咸货行》:“玉带: 鳗鱼干也。”
❸旧时茶食业谓糕。《切口·茶食业》:“玉带: 糕名也。”

腰带

腰带

裤带 鸾带 褡包 恭带 裹腰 系腰 束腰 束带
腰带和佩巾:鞶帨
美女的腰带:赵带
束腰,古代武将装饰:鞬腰
皮做的束腰带:革带 皮带 挺带(~皂靴)
古代男子束衣的革制腰带:
古代官员束在腰间的皮带:腰带
古代官服的皮制大带:鞶带
用铜镜做装饰的革带:鞶鉴
古代腰带上的饰物:
束腰的大带:鞶厉
以锦缘饰的束腰大带:锦绅
古代士大夫束于腰间,一头下垂的大带:
一种束腰带:钩鞶 钩落(钩落带) 钩络带
黄色的腰带:黄鞓
丝织的腰带:勒帛
皮制的腰带:鞓(鞓带) 皮带
皮制腰带的带身:
玉饰的腰带:玉带 皓带
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带:绖(绖带)
旧时丧服上系于腰间的麻带或草带:腰绖
(围扣腰部的饰带:腰带)

☚ 带子   丝带 ☛

玉带yù dài

玉饰的腰带,也以代指官吏士大夫。江淹《扇上彩书赋》:“命幸得为彩扇兮,出入~~与绮绅。”

玉带yùdài

❶用玉装饰的腰带。唐代规定,文武百官着礼服时均用革带,带上缀方圆牌饰,以牌饰质料、数量区别等级:三品以上金玉并用;四、五品用金;六、七品用银;八、九品用鍮石;庶民用铜铁。宋代因之。金代规定为皇帝以下、正一品以上所系腰带。元代带制承袭金制而略有损益。明清时期仍有此制。明代玉带,一般用革为之,外裹青绫,上缀犀玉石等。前面有正中方片一,二傍有小辅二条,左右各引三圆片,后面各有插尾,束时可见于袖后。后面连缀七方片,带宽而圆,束时不着腰,在圆领两胁下,各有细纽贯带于中而悬挂之,不像唐、宋时束带着腰。此种玉带惟帝后、太子、亲王、郡王等用之,至嘉靖间,则三品有系金镶雕花、银母、象牙、明角、沉檀带;四品用金镶玳瑁、鹤顶、银母、明角、伽楠、沉速带;五品用雕花象牙等;六、七品用素带,至后又惟用金银花素二色。南朝梁江淹《扇上采画赋》:“命幸得为彩扇兮,出入玉带与绮绅。”《周书·李迁哲传》:“太祖嘉之,以所服紫袍玉带及所乘车马以赐之。”《旧唐书·柳浑传》:“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銙,乃私市以补。乃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唐韩愈《示儿》诗:“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二:“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带,至三品则兼金玉带。《通鉴》:明皇开元初敕百官所服带,三品以上听饰以玉,是(韩)退之之客皆三品之上,亦足诧矣。”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国朝亲王,皆服金带。元丰中官制行,上欲宠嘉岐二王,乃诏赐方团玉带著为朝仪。先是乘舆玉带皆排方,故以方团别之。”《宋史·舆服志五》:“太平兴国七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诏详定车服制度,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刘昌诗《上元词》:“绣鞯绒坐三千骑,玉带金鱼四十班。”苏轼《次元长老韵》诗:“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又《临江仙·龙丘子自洛之蜀》词:“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三四:“国主视朝服:纯纱幞头,窄袖赭袍,玉遍(扁)带……太子服:纯纱幞头,紫罗宽袖袍,象简玉带,佩双玉鱼……正一品,谓左右丞相、左右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服紫罗袍,象简玉带,佩金鱼。”《金史·舆服志下》:“带制,皇太子玉带,佩玉双鱼袋。亲王玉带,佩玉鱼。一品玉带,佩金鱼。”《元典章》卷二九:“偏带俱系红鞓,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元张可久《肃斋赵使君致仕归》诗:“荣故里名香二疏,播廉声恩在三衢,教子读书,黄卷青灯,玉带金鱼。”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十九出:“你穿的是紫罗襕,系的是白玉带。”俞汝楫《礼部志稿》卷一八:“洪武三年定,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钑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钑花带;六品、七品素银带;八品、九品乌角带。”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南京文臣官一品系玉带者,惟太子太保王襄敏公。”《镜花缘》第三十三回:“又有许多宫娥捧着凤冠霞帔、玉带蟒衫,并裙裤簪环首饰之类。”五代、宋、元、明等时期的玉带实物,在四川成都、广元,山东邹县,江西南城,江苏苏州及北京定陵等地古墓均有出土。
❷戏曲服饰。戏曲服装中极庄重的礼服——蟒以及官衣之重要佩饰。源于古代服饰的革带。戏曲服装的玉带,既有历史生活基础,又有相当大的艺术加工:圆形,硬质,缀方、圆两种“品玉”(以寿字纹为饰),“围挂”于腰间,并无束腰的实用功能,只有“带”的意味。实际上,完全是具可舞性的装饰品,有利于演员“撩袍端带”的歌舞表演动作。

龙纹玉带
(四川成都前蜀王建墓出土。)


戏曲玉带

玉带

玉带yudai

北周玉制饰。1988年咸阳市渭城区北杜乡(今北杜镇)靳里村东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玉带主要由带扣、銙(带环)和铊尾组成。銙长3.5厘米,宽3.4厘米,铊尾全长8.3厘米,宽3.1厘米。玉带銙9块,其中8块下附椭圆形玉环8个。銙为方形,大小相同。每块玉銙背面,有一块与玉銙大小相同的鎏金铜片,用5个小金钉将玉銙与流金铜片钉于鞓上。每一个玉鞓下面有一金片小环,直插玉銙之中,上附椭圆形玉环8个,其中两个玉环上挂象牙圆棒形的装饰品蹀蹼。玉质细腻,制作精致,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发现时代最早、最为完整的一条玉带。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 玉鱼   玉俑头 ☛

玉带yu dai

jade belt

玉带yu dai

jade belt

玉带

jade belt


玉带

jade belt


玉带

jade bel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