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屏风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屏风散

固涩剂之一。出自《世医得效方》。黄芪90克、白术60克、防风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马、牛150~300克;猪、羊30~60克。功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及气虚易外感风邪者。本方特点是不用收涩药只用益气固表药而奏止汗之效。方中重用黄芪以益气固表;辅以白术补气健脾,合主药以资气血之源,使肌表充实,汗不外泄,故黄芪得白术之补脾而内有所据;佐以善走表而祛风邪的防风,可使邪去而卫实。本方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实系补中有疏,散中寓补之意。服本方后肌体如获屏风,可抵御外邪的侵袭,故名玉屏风散。
本方与牡蛎散虽均能固表止汗,但本方旨在益气健脾,适用于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风邪者;牡蛎散敛汗之力较强,适用于卫气不固之自汗。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卷一百五十引 《究原方》方。防风一两,黄芪 (蜜炙)、白术各二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大枣一枚,水煎,食后热服。功能益气固表止汗。治腠理不密,易患感冒,及气虚自汗者。方用黄芪为君,益气固表;臣以白术健脾,助黄芪固表实卫; 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既可防黄芪、白术敛邪,又可助芪、术所补之气行遍周身肌表。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则散邪而不伤正。实系补中有散,散中寓补之意。使卫气充实,则既可抵御外邪,又可保护津液。实验研究: 本方对机体免疫反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丹溪心法》。药物组成:防风、黄芪、白术。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而面色㿠白体弱者。备注:本方偏补,一般感冒之人忌用。

☚ 生脉散   参苓白术散 ☛

玉屏风散 《简易方》引《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百五十)

【组方药物】 防风30克 黄芪(蜜炙) 白术各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
【主要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应病证】 表虚自汗,以及虚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临床验证】 1.预防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以本方散剂给210例易患感冒者服药60天。随着服药时间的延伸,患感冒、流感、慢支人数明显减少,病程缩短,食欲睡眠、出汗、乏力、气短等症情也明显改善(《上海中医药》1987,2 : 18)。亦有报告口服本方预防体弱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者58例。服药观察3~6个月,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中医杂志》1982,1:37)。2. 肾炎:治慢性肾炎24例。服药1~2个月。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4例(《上海中医药》1979,6:16)。以本方加淫羊藿,并加服维生素E,治疗隐匿性肾炎36例。用药1~3个月,结果对尿红细胞、蛋白的有效率分别90.9%、83.3%,随访结果也较满意(《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6:340)。3.小儿夏季热:治25例,服药3日退热者15例,5~7日退热者10例,全部有效(《湖北中医》1987,4:35)。
【方义分析】 此为固表止汗名方。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主药;白术补气健脾为辅;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实验研究】 实验证明本方能增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且对液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拆方研究表明,主要是黄芪起重要作用,而防风与黄芪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编者按语】 《丹溪心法》卷三载本方,其用量比例为白术倍于芪、防,而本方用量为芪、术倍于防风。从临床体会和实验研究看,后者的比例是正确的。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

出自《丹溪心法》,由防风30克黄芪30克白术60克组成。上药研末,每服9克,日服二次,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改为汤剂水煎服。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之证。
此证,年老体弱者每多见之,宜用此方。既可止汗,又可提高抗病能力而减少伤风感冒。有屏风御风之功,故名玉屏风散。

☚ 酸枣仁汤   真人养脏汤 ☛

玉屏风散yùpíngfēngsǎn

《世医得效方》方。黄芪、防风各一钱, 白术二钱。为粗末,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功能益气, 固表, 止汗。治表虚自汗, 及虚人外感。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

本方见于《丹溪心法》卷三。是治疗气虚自汗的代表方剂。方由黄芪一两,白术二两,防风一两(《医宗金鉴》将三药均作等分)组成。上制为散,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现用法除作为粗末煎汤外,亦用饮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量。功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气虚自汗,以及虚人易感风邪,症见自汗恶风,面色㿠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本方所治证乃气虚所致,气虚则卫外不固,故易致自汗,且易感受风邪。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用为君药。臣以白术补气健脾,配伍黄芪以补脾而助气血之源,使气充血旺,则卫表得固而汗可止。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散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实系补中有疏,散中寓补之意。故李东垣说:“黄芪得防风而其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本方与桂枝汤均能治表虚自汗之证,功用并不相同。桂枝汤在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本方在于益气祛邪,固表止汗,一散一固,各有侧重,当辨证运用。本方补散兼施,以补为主,若气虚自汗不止者,加党参、浮小麦、麻黄根、牡蛎以加强补气固表作用;表虚外感风寒,汗出不解,恶风,脉浮缓者,加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本方用于防治表虚易感风邪者,可制作散剂常服。亦可用本方加味防治小儿气管炎。
大补黄芪汤(《魏氏家藏方》卷四) 黄芪(蜜炙)、防风(去芦)、川芎、山茱萸肉(去核)、当归(去芦,酒浸)、白术(炒)、肉桂(去粗皮,不见火)、甘草(炙)、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白茯苓(去皮)一两半,熟干地黄(洗)二两,肉苁蓉(酒浸)三两。上药㕮咀,每服五钱,水一中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功能调养气血。主治气血虚,自汗盗汗。
黄芪汤(《便产须知》,录自《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三)黄芪、白术、防风、熟地、牡蛎粉、白茯苓、麦门冬各等分(一方有甘草)。 上药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红枣二个,煎大半盏服。功能益气养血,固表止汗。主治产后汗出。

☚ 固涩剂   牡蛎散 ☛
000045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