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玄真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玄真子xuán zhēn zǐ(号)见子同。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白牛生、仙华生、仙华道士、南山樵者、南宫散吏、禁林散吏、龙门子、无相居士。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散文家。元至正九年,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不就。隐居东明山著书,历十余载。明初受太祖朱元璋征聘,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以老致仕。晚年长孙慎坐法,全家谪茂州,中途遇疾卒,谥文宪。著有《宋学士集》三十六卷。 张志和约730—约810初名龟龄,奉诏改志和,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婺州(今浙江金华县)人。唐代诗人。十六岁举明经,曾向肃宗献策,颇得赏识,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遇赦还,从此不复出仕,隐居江湖。著有《玄真子》二卷。《全唐诗》录其诗词九首。 玄真子《玄真子》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玄真子即唐词人张志和,婺州金华人,字子同,初名龟龄,自称烟波钓徒,著书《玄真子》,因以自号。唐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隐居江湖。有词《渔父》五首负盛名。事见《新唐书》及《唐诗纪事》等书。 【释义】玄真子即张志和,元曲中写隐居江湖及写“渔父”的作品,常用他的故事,或化用他的诗句。 【例句】笑吕望风云古史,爱玄真江海新诗。(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江海新诗”指张志和的《渔父》词。 玄真子一卷。唐张志和(生卒年不详)撰;附天隐子 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游太学,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获罪被贬为南浦尉,赦免后隐于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新唐书·隐逸传》载有张志和事迹,沈汾《续仙传》载其行事甚怪,似为好事者附会之说。张志和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曾与颜真卿等为友。张志和的著述多已亡佚,今存除《玄真子》外,另有词《渔父》五首。《玄真子》又作《元真子》,又名 《玄真子外篇》。据《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本十二卷,陈振孙时只存三卷(似以篇为卷),说明已非完帙。《道藏》本载有三卷,与《书录解题》相符。《四库全书》作一卷收录,似为后人所并,其内容与《道藏》本同。此书仿《庄子》、《列子》文体之例,分《碧虚》、《鷟》、《涛之灵》三篇。篇内设寓言问答,述自然、造化、玄真、有无诸理。如其在《碧虚》篇释自然、造化说:“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又分玄、真而释之:“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总其要旨,是为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四库提要》称此书“其言略似《抱朴子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丽耳。”尽管学者对其书有如此之说,而其书对后世道家文化仍有一定影响,是后人研究道家文化的重要古籍。《四库全书》于此书后附录《天隐子》一篇。《天隐子》卷首有武则天时司马承祯序,说明此篇出于唐人之手而不知撰者姓名。《天隐子》共分 《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节(司马承祯序称八篇)。文中先述易理,又述道家修炼方法。其要旨是使人通过斋戒、安处、存想、坐忘以达神解,而明神仙之道。其文简畅、其意明了,实为修身要籍。卷首司马承祯序文赞其书“自伯阳而来唯天隐子而已”实不为过。此篇在流传中似有缺佚。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另本有《三宫法》附于后。今本已不见《三宫法》实为可惜。后世学者对此篇作者争论颇多。宋代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都以为是司马承祯托名之作;吴曾《能改斋漫录》则以为此篇成于司马承祯之前;清《四库提要》认为司马承祯有《坐忘论》已经很著名,无需再托名天隐子。谁对谁错,还有待考定,但此篇为唐人所著之说已无疑议。现存明 《道藏》(《玄真子》标名《玄真子外篇》,作三卷。《天隐子》与《素履子》二书同卷)本、清《四库全书》(标名 《元真子》) 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