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
1005年宋朝击败辽军侵宋攻势后与辽国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圣宗、萧太后率领20万辽兵,大举南侵宋境,直达黄河北岸。宋廷上下震惊,大臣多主迁都以避敌锋。 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并竭力劝真宗亲往前线督师。 真宗遂与寇准同到澶州,宋军士气大振。 其时辽大将萧挞览已被宋军射杀,辽军锐气大挫。宋军多次打退辽军攻势后,辽主恐腹背受敌,提出议和。 宋辽双方于1005年1月(真宗景德元年十二月)议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称辽圣宗母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为界。因和议定于澶州,澶州古称澶渊,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长期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暴露了宋统治者的腐朽懦弱。但盟约签订后,宋辽间得以维持百余年的和平关系,“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