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猫虎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猫虎说

猫虎说

唐代寓言。来鹄著。《唐文粹》:农民将有事于原野,其老曰:“遵故实以全,其秋庶可望矣。”乃具所嗜,为兽之羞,祝而迎曰:“鼠者,吾其猫乎!豕者,吾其虎乎!”其幼蹙曰:“迎猫,可也;迎虎,可乎?豕盗于田,逐之而去,虎来无豕,馁将若何?抑又闻,虎者,不可与之全物,恐其决之怒也;不可与之生物,恐其杀之之怒也。如得其豕,生而且全,其怒滋甚。射之擭之,犹畏其来,况迎之邪?噫,吾亡无日矣!”
或有决于乡先生,先生昕然而笑曰:“为鼠迎猫,为豕迎虎,皆为害乎食也。然而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由是知其不免,乃撤所嗜,不复议猫虎。

☚ 猫吃素   猛狗 ☛

猫虎说

 农民将有事于原野,其老曰: “遵故实以全,其秋庶可望矣。” 乃具所嗜,为兽之羞,祝而迎曰: “鼠者吾其猫乎,豕者吾其虎乎! ”其幼戚曰: “迎猫可也,迎虎可乎? 豕盗于田,逐之而去; 虎来无豕,馁将若何?抑(11)又闻虎者不可与之全物(12),恐其决(13)之之怒也;不可与之生物(14),恐其杀之之怒也。如得其豕生而且全,其怒滋甚(15)。射之擭(16)之,犹畏其来,况迎之邪?噫!吾亡无日(17)矣。”或有决(18)于乡先生,先生听(19)然而笑曰: “为鼠迎猫,为豕迎虎,皆为害乎食也。然而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由是知其不免,乃撤所嗜,不复议猫虎。
 

(《全唐文》)


 注释 ①事——指向神祈求丰年方面的事情。②遵故实以全——意思是按例备办祭品,不要缺什么。故实:成例。③秋——指收成。④具——备办。⑤羞——美好的食品。⑥豕——猪。这里当指野猪之类。⑦这两句祝词的意思是:有老鼠偷吃农作物我就祈求猫把它们吃掉,有野猪糟践农作物我就祈求老虎把它们吃掉。⑧戚——忧愁,悲伤。⑨馁(nei)——饥饿。⑩将若何——将如何。(11)抑——发语词,无义。(12)全物——完整的东西,这里指没有切碎的食物。(13)决——撕开。(14)生物——活物,这里指还未杀死的食物。(15)滋甚——更加厉害。(16)擭(huo)——装有机关的捕具。这里用作动词,是捕的意思。(17)无日——不久了,没有多久了。(18)决——判决,评判。(19)听(yin)然——张开口笑的样子。
 赏析 本文以极生动的笔墨,通过人物的对话,深入浅出地揭示出封建时代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的道理。
 用对话的方式进行议论,能够使说理深入浅出。文中三处对话,其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农民贫苦的主要原因并不在神,也不在自然灾祸,而在于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这是一个比较艰深的道理。但由于作者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进行议论,仅用百十来字的篇幅,就把它形象地说出来了。对话的最大好处是问者为不知,所问也一定较为直近而具体;答者为使问者容易明白,所答则必须形象切近,由浅入深。幼者所提“迎虎可乎?”虽然十分尖锐,但出自祝词,为平民百姓习见事物,就为乡先生作答提供了浅近的比譬。乡先生由虎及吏,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但贪吏之害也同虎害一样,是问者所熟知的,所以这种认识上的由此及彼的飞跃并不困难。特别是这种熟知事物之间的质的比较更便于鉴别,所以贪吏之“夺”无以“迎”的道理就变得突出而容易理解了。
 对话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要精练概括,要有个性和感情。文中四处直接引语,精练概括自不待说,而老者持重,幼者敏感,乡先生卓识,个性也十分鲜明,即使不看身份,也能辨析各出何等人之口。对话的感情,主要表现在节奏和语气上。老者的话句式适中而少变化,持重中深含着期待。幼者的话由短而长,又由长而短,节奏明快而有变化,疑惑中夹着忧戚。特别是最后一句“吾亡无日矣”,稚气中透出极大的悲哀,情感尤为强烈。乡先生的话则由短而长,恳切中带着讥讽,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正是这种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对话,使整篇文章显得鲜活灵动,情至理申。

《猫虎说》原文、注释和解析 - 可可诗词网

《猫虎说》

唐·来鹄2

农民将有事于原野3,其老曰:“遵故实以全4,其秋庶可望矣5。”乃具所嗜为兽之羞6。祝而迎曰7:“鼠者,吾其猫乎!豕者,吾其虎乎8!”其幼憾曰:“迎猫可也,迎虎可乎? 豕盗于田,逐之可去,虎来无豕,馁将若何9? 抑又闻虎者不可与之全物10,恐其决之之怒也11;如得其豕生而且全,其怒滋甚。射而擭之12,犹畏其来,况迎之乎? 噫,吾亡无日矣!”

或有决于乡先生,先生听而笑曰:“为鼠迎猫,为豕迎虎,皆为害乎食也。然而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

由是知其不免,乃撤所嗜,不复议猫虎。

1见《全唐文》。2来鹄(hu)(生率年不详):晚唐文人。3有事:有祭祀活动。4故实:指旧制。5秋:指秋收。庶:大概。6具:备。羞:通馐,食品。7祝:祷告。迎:迎神。8“鼠者”四句:意为对付老鼠,请猫来;对付野猪请虎来。豕(shi):野猪。9馁(nei):饿。10抑:抑或、或者。11怒:奋起。决之:与之决斗。12擭(huo):装兽的笼子。

【析点】 庄稼是农民的命根子,一旦秋收在望,惟恐收成受害,此时做出“急来抱佛脚”之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位农民为了防止野猪毁害庄稼,竟愚到“祝”而迎虎,未免可笑。老虎吃人,稍懂常识的小孩子都会懂得的,一位老农民怎么连这点最普通的常识竟不知不懂呢?这不有悖于常理?话又说回来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因小失大,只知近虑而不明远忧的事难道还少么?读到这里似是讥诮这位老农的智慧尚不如“幼”者,但“乡先生”的一句“笑”言却泄露了天机,笔锋直转而刺向贪吏:“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原来,前面一段迎猫迎虎的故事不过是个引子,是为了抖这个“包袱”的铺垫。《礼记·檀弓》通过“孔子过泰山侧”的“现实”经历直刺“苛政猛于虎”,这篇短文则在一段假想的故事中导出了“贪吏猛于虎”的严肃主题。文章亦谐亦庄,笑谈中不仅诉说了农民盼丰收的苦心,而且鞭挞了“猛于虎”的封建社会贪赃枉法之官吏。是否可以说,此文即当今人们称之为“黑色幽默”的美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