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猗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猗嗟

歎美辭。公孫乘《月賦》:“猗嗟明月,當心而出。”

猗嗟

猗嗟

《诗经·齐风》篇名。此诗赞美一位少年不仅有俊美的身姿,且有高超的射箭技巧。全诗三章,章六句。自《毛诗序》以来,历代都认为诗中所描写的主人公是鲁庄公,有的还据诗中“展我甥兮”等句,以为这是讽刺鲁庄公虽“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方玉润则说:“是皆后儒深文苛刻之论”,“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诗经原始》)。他虽然也认为所写是鲁庄公,但以为颂美之论颇有见地。

☚ 载驱   葛屦 ☛

《猗嗟》

 猗嗟昌兮! 啊呀,真精壮啦!


颀而长兮! 身材高而长啦!


抑若扬兮! 脸蛋真漂亮啦!


美目扬兮! 眼睛光亮亮啦!


巧趋跄兮! 走路多矫健啦!


射则臧兮! 射箭多熟练啦!



猗嗟名兮! 啊呀,真漂亮啦!


美目清兮! 眼睛多明朗啦!


仪既成兮! 仪式已举行啦!


终日射侯 ,整天射那箭靶,


不出正兮! 不出红圈圈啦!


展我甥兮! 真个好女婿啦!



猗嗟娈兮! 啊呀,真美好啦!


清扬婉兮! 眼睛光耀耀啦!


舞则选兮! 舞姿多出色啦!


射则贯兮! 箭箭穿箭靶啦!


四矢反兮! 四箭中一点啦!


以御乱兮! 真能抵御敌人啦!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猗嗟:叹息声。昌:盛,美。②抑:美色。③跄:趋。④名:昌盛。⑤侯:箭靶。⑥正:靶心。⑦展:诚,真是。⑧娈:壮美。⑨选:出众。⑩反:反复中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少年射技高超的诗。前人多认为诗中的主人公是鲁庄公,但此诗究竟是“美”,还是“刺”,却说法不一。《诗序》说:“《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方玉润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在《诗经原始》中说:“此齐人初见庄公而叹其威仪技艺之美,不失名门子,而又可以为戡乱材。诚哉,其为齐侯之甥矣! 意本赞美,以其母不贤,故自后人观之而以为刺耳。于是纷纷议论,并谓‘展我甥兮’一句以为微词,将诗人忠厚待人本意尽情说坏。是皆后儒深文奇刻之论有以启之也。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细读此诗,可以看出方氏所说不诬,当是“美”而不是“刺”。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描写细致生动。诗人以赞叹的口吻,夸张的笔调,细致地描绘了一位少年射手的形象,语言浅近流畅、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感受。全诗共三章,每章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射手形体的健美,后半部分写射手技艺的高超。


“昌”、“名”、“娈”都是健壮美好的意思,这是总写射手的仪表美。接着分写具体部位之美:身材高大修长,面庞宽阔姣好。就当时的审美标准来说,男子不仅要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而且还要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材高大与壮健有关,面庞宽阔则与威严有关。这种观念可以说与古希腊人体雕塑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当然,这还只是外在的形体美,而更重要的则是内在的气质美。要表现这种内在的气质美,最好的办法是写眼睛:“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这是诗人形容少年射手目光顾盼流动的情态,真有画龙点睛之妙。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认为:眼睛“是最能充分流露灵魂的器官,是内心生活和情感的主动性的集中点”(《美学》第三卷)。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也说,画人物最重要的是画好眼睛,“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晋书·顾恺之传》)这首诗中正因为有了这几句绝妙的传神点睛之笔,才使诗中的人物活现在读者面前。少年射手健美的体形、明亮流动的目光,正是古代男性美的典型造型,它使诗中的人物具有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勇士赫拉克勒斯式的魅力。


与写少年射手的形体美不同,在表现他技艺高超时,诗人则着力于人物的动态美。在古代,射箭之前要举行一种仪式,表演射法的各种姿势,名为“兴舞”。“巧趋跄兮”、“舞则选兮”,就是指的这种仪式,射手进退有序,俯仰有节,动作准确洒脱,一气贯注,酣畅有力,充分表现了射手技艺的精熟。有这样高超的技艺,自然要箭箭射中靶心了。难怪诗人要发出由衷的赞叹:“展我甥兮”,“以御乱兮”。后句是举事实来赞美。据《左传·庄公十一年》载:“乘丘之役(杜注在十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公右歂孙生搏之。”南宫长万是当时有名的勇士,由于被鲁庄公射伤脚,才被歂孙活捉的。鲁庄公的射技,由此可以得到证验。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美的形象,他既有外在的仪表美,也有表现其高超技艺的动态美。而这一美的形象正是通过诗人生动细致的描绘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因而产生一种具体、感人的艺术魅力。

《诗经》-《猗嗟》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本诗是“齐风”第十一首,也是最后一首。兰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诗序说:“《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闭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我看这首诗还是作为民间诗歌处理好了,这是歌颂他的外甥的诗篇。他外甥正是射击中的能手,保卫乡土的健儿。”这样理解固然可以,不过从诗中表现出的对善射者赞美爱慕之情看,似乎把它看成女子夸夫歌更为恰当。“甥”,古音僧,古代女子亦称夫为甥。《韵会》:“女之婿为甥”。《孟子》:“帝馆甥于贰室”。
 这首诗全诗三节十八行,每节六行,以赋体的形式赞美善射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诗经》中的诗虽说是比较简单、朴素的,不象后代的赋体诗那样泼墨如云,铺张蹈厉,但也是注意到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以达到曲传其义,情尽意足的效果。这首诗就有着层层展开,铺墨有序的特点。这首诗首节赞美射者的年华,外表和射击本领,二节着重赞美他的技艺,眼神锻炼; 三节赞美风采,舞蹈、高超的射击技艺,可为卫国雄才。
 就第一节来分析,我们也很可以看出铺墨有序的特点。诗的开头“猗嗟昌兮”,“猗嗟”是感叹、赞美,一声感叹,一个“昌”字,总括出夫君的青春年华,和处于这样年华的青年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他筋骨强壮,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是一个善射者所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然后描写夫君的身材“颀而长兮”,体格高大,风度又潇洒。再写他的脸庞是“抑若扬兮”。⫶“抑若”, 美丽的样子。 他相貌堂堂, 方正的额头配着宽大的印堂。描写完脸庞,又进一步描写脸庞上的眼睛,“美目扬兮”,他眉宇轩昂,秀美的眼睛奕奕有神! 至此,一个健壮、英俊的堂堂男子汉的形象,树立在人们面前。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刻画他的举止。“巧趋跄兮”,“巧趋”,脚步轻捷有派头,“跄”,步伐快慢有节奏。他走路举步敏捷而稳当。写出了他不仅筋骨强壮,而且举动灵活而稳健,进一步写出了他具备一个善射者的良好身体素质。最后点明他“射则臧兮”,“臧”,善。他引弓射箭技艺超人。
 如果说第一节重在赞美夫君的威仪,那么第二节则重在赞美其与威仪相称的技艺。第二节的开头,“猗嗟名兮”,“名”,称,指其人之威仪与技艺相称。他之所以技艺超人,不仅是因为他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因为他自己的刻苦训练。要想成为善射者,必须要练就一双锐利无比的眼睛。我国古代不就有日视悬发而练目的故事吗? 因此,第二节着重赞美夫君的一双眼睛。“美目清兮”,他的一对瞳仁象宝镜般明亮。他的这双鹰一般的锐目是刻苦训练练就的。“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他准备好了日常演武的衣裳,从早到晚地练射,屏气凝神,瞄准靶心,箭箭不虚射。“射侯”指射箭打靶,或指靶子。古人习射,大射则设置皮侯; 宾射则设置布侯。射,此指射礼。“正”,靶心。“不出正”,即不出靶心。这里“终日”二字很能表现丈夫的刻苦精神。作者很善于体会女子之心,在夸赞了夫君的威武英俊、技艺超群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内心的感叹:“展我甥兮”! “展”,诚然,真正,的确。即“真是我的理想爱人啊。”
 第三节的头四句继续渲染夫君的英俊的相貌与高超的技艺。第一节中作者曾分别从身材、脸庞、眼睛等方面赞美夫君,这一节用更加精炼两句话来概括“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虽然精炼,但用词准确,面面具到。“娈”,美好,特指体态。“清”,眼睛美。“扬”,眉美。“婉”,秀美。赞美道:“我夫君年华正盛绝世美貌啊,眉清目秀仪表佼佼。”第二节中作者曾着重描写夫君准备好日常演武的衣裳,一天到晚地练射。这一节则通过赞美夫君在正式场合下的精采表演来渲染出他的高超技艺。“舞则选兮,射则贯兮”舞。古代的舞蹈一般是摹仿射猎时的动作。“选”,音徇,是齐的意思,指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合拍。一说“选”是指才能出众。“贯”,音眷,贯穿箭靶。他的箭直穿靶心。按照现在心理学的说法,一个男子最能使女子倾心的地方莫过于他在公众场合下所显示出的才能。这里女子赞美她的丈夫,“舞姿蹁跹技艺精深啊,引弓射箭贯穿靶心”显示出的对丈夫才能的倾慕似乎超过对他的英俊容貌的倾慕。最后,女子以骄傲的语气说道:“四矢仅兮,以御乱兮”,“我夫君四支利箭重穿一孔啊,他配做个捍卫祖国、平定叛乱的好主角!”这里将意义引深,引深得很巧。“反”,音范,反复。古代礼制,习射时,每发四箭,一箭射中。拔出,再射,反复四次,都从一个洞中穿过,就叫四矢反。以四矢喻四方之乱。将意思深化。在女子心目中,夫君不仅威武英俊、技艺超群。他更应该成为一个平乱治国的英雄。
 这首诗以女子的眼光来看丈夫,经过反复渲染,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才貌双全的青年射手的形象,从而流露出女子对丈夫的无限爱慕和深情。

诗词《猗嗟》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
 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注释】 ①猗嗟:赞叹声,犹“啊哟”。昌:英俊强壮的样子。颀(qi其):身材高大。②抑若:抑然,美丽的样子。扬:神气昂扬。一说古代称额头宽阔为“扬”。扬:通“阳”,明亮。③趋:快步走。跄(qiang呛):行走敏捷的样子。臧:善。④名:通“明”,盛。《淮南子·说林》:“长而愈明。”高诱注:“明,犹盛也。”清:明朗。形容目光敏锐。⑤仪:指射箭的仪式。成:完毕。侯:即现在的“靶”。正:即靶上的圆心。高亨《诗经今注》:“古代贵族举行射仪时,立一木架,架上加一块方形兽皮,叫做侯。侯上加一块小的圆形的白布,叫做正或的。”展:诚,确实。甥:外甥。⑥娈(luan):俊俏。清扬:眉清目秀。婉:美好。⑦选:指舞蹈动作合于乐曲节奏。贯:穿透。⑧反:复。指箭先后都射中原处。御:抵御。
 
 【译文】 啊哟,好健壮呀,身材高而长呀。脸蛋真漂亮呀,眼睛多明亮呀。走路多矫健呀,射箭多熟练呀。啊哟,好漂亮呀,眼睛多敏锐呀。仪式举行后呀,整天射箭靶呀,箭箭中圆心呀,真个好外甥呀。啊哟,好俊俏呀,眉清目又秀呀。舞蹈合节拍呀,射箭穿靶心呀。四箭中一点呀,可以御敌寇呀。
 
 【集评】 清·惠周惕:“《猗嗟》之咏鲁庄公也,先辨其长短,次审其眉目,终得其趋跄步武弯弓执矢之状。非亲见而环视之,不能详悉如是。是为鲁庄适时所作可知也。按,庄九年,公及齐大夫盟于蔇,是时齐桓公尚未立也。十三年春,与齐侯会于北杏,冬又盟于柯。十五年又会于鄄,皆未至齐也。二十一年夫人姜氏薨。二十二年始如齐纳币,二十三年如齐观社。庄公如齐惟此。以意求之,当在纳币之年,盖文姜薨之明年也。公以嘉礼往,齐国人聚观,固其恒情。而又亲见文姜昔年淫乱,疑其类于襄公。于是注目谛观,知其非是,而始恍然曰:‘展我甥兮!’则人言藉藉从此衰止。其诗之有关于鲁庄公者大矣。”(《诗说》)
 清·姚际恒:“三章皆言射,极有条理,而叙法错综入妙。”(《诗经通论》卷六)
 清·方玉润:“此齐人视见庄公而叹其威仪技艺之美,不失名门子,而又可以为戡乱材。诚哉,其为齐侯之甥也!意本赞美,以其母不贤,故自后人观之而以为刺耳。于是纷纷议论,并谓‘展我甥兮’一句以为微词,将诗人忠厚待人本意尽情说坏。是皆后儒深文苛刻之论有以启之也。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至诗中言射,错综入妙,有目可以共赏,故不再烦辞费。”(《诗经原始》卷六)
 
 【总案】 《毛序》:“刺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细玩此诗,《毛序》之说未妥。诗人对庄公是赞美而非讽刺,惠周惕和方玉润的分析和论证是正确的。有人以“展我甥兮”一句为微词,其实这正是齐人赞扬庄公不愧为名门后代。三章皆言庄公的威仪和善射,错综变化而有条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矫健英俊、射技高强的庄公形象。

《诗经》之《猗嗟》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猗嗟

 〔原文〕
 猗嗟昌兮,
 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韩抑作卬。)
 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
 射则臧兮。
 (昌、长、扬、跄、臧,阳部。)
 猗嗟名兮,(韩名作䫤。)
 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
 不出正兮,
 展我甥兮。
 (名、清、成、正、甥,耕部。)
 猗嗟娈兮,
 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韩选作纂。)
 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韩反作变。)
 以御乱兮。
 (娈、婉、选、贯、反、乱,元部。)
 〔译文〕
 哎呀多么健壮啊! 身材多么魁伟! 多么漂亮啊! 眼睛明亮炯炯有神!走路步伐矫健,射箭本领真是高超!
 哎呀长得多么精神啊! 目光明又亮!仪式已举行完毕,整天不断地射那箭靶,箭箭射得准啊!真不愧我的好外甥!
 英俊的小伙子啊! 眼睛明澈令人赞美!舞姿优美不寻常,箭箭都射穿啊,四箭都中靶中心,足以抵御外患!
 〔评介〕
 《猗嗟》三章,章六句。这是一首女子夸夫的诗。可是《诗序》认为是“刺鲁庄公也。”还说:“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后人多从此说。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齐人极道鲁庄公威仪技艺之美如此,所以刺其不能以礼防闲其母,若曰惜乎其独少此耳。”持此解的主要依据,一是鲁庄公不能制止其母文姜与齐襄公私通的史实,二是“展我甥兮”的诗句。《诗集传》说:“展,诚也。姊妹之子曰甥。言称其为齐之甥,而又以明非齐侯之子,此诗人之微词也。”朱熹并引《春秋》史实加以印证。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引吕东莱说:“是诗讥刺之意皆在言外,嗟叹再三,而庄公所大阙者不言可见矣。”吴闿生说:“篇中展我甥兮一语,固微文之曲至者。”他们都认为“展”句为微词。是说鲁庄公虽有威仪技艺,却不能防闲其母而正家庭,寓贬于褒,意在言外。今人也多从此说。
 只有方玉润独抒己见,认为本诗是“美鲁庄公材艺之美也”。他说:“此齐人初见庄公而叹其威仪技艺之美,不失名门子,而又可以为戡乱材。诚哉,其为齐侯之甥也!意本赞美,以其母不贤,故自后人观之而以为刺耳。于是纷纷议论,并谓‘展我甥兮’一句以为微词,将诗人忠厚待人本意尽情说坏。是皆后儒深文苛刻之论有以启之也。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诗经原始》)方玉润这种“不以为讥而以为美”的理解不无道理。我们细读本诗,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这位具有“威仪技艺”的青年的赞美之情。至于这位青年究竟是何人,则应持“文学是艺术,不是历史”的观点,泛指为宜。袁梅同志《诗经译注》中和李晔同志在《诗经鉴赏辞典》中的看法较为适宜: 这是一首女子夸夫的歌。
 全诗共三章,主要描述射者的“威仪”和“技艺”。首章前五句着重写威仪,后一句写技艺。次章前三句写威仪,后三句写技艺。第三章前两句写威仪,后四句写技艺。
 第一章开头就说“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昌者,盛也。感叹、赞美自己夫君青春年少,筋骨强健,身材高大,风度翩翩。再写“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夸赞自己的丈夫相貌堂堂,额头方正,眉宇轩昂,神采奕奕。至此,一个健壮、英俊的堂堂男子汉的形象,树立在人们面前。接着,这个女子还给读者刻画了她丈夫的举止:脚步轻捷,步伐稳健。写出了这个射者不仅有强壮的体魄,也有灵活而稳健的举止。可见,他已具备了一个善射者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最后点明“射则臧兮”,说她的丈夫引弓射箭技艺超人。
 第二章开头说“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集传》释:“名,犹称也。言其威仪技艺之可名也。”指出他的威仪和技艺是相称的。他之所以技艺超人,不仅是因为他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与他自己刻苦训练也是分不开的。他的这对像宝镜般明亮的眼睛,就是在刻苦训练中练就的。经过这样长期刻苦训练,最后便是箭之不虚发,箭箭皆中的。“终日”二字很能表现出丈夫的刻苦精神,而“不出正”便是这种刻苦训练的结果。在夸赞了夫君威武英俊、技艺超群之后,又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内心的赞叹: 他不愧是名家之子,是“我”的理想爱人啊!
 第三章继续渲染夫君的英俊相貌和高超技艺。夸赞她丈夫体态美,有风采,眉清目秀,异常端庄,“舞姿”蹁跹,技艺精深。特别在正式场合下夫君的精彩表演,更使那个女子倾心。说明她对丈夫才能的倾慕似乎超过对丈夫容貌的倾慕。最后,这个女子以十分骄傲的语气说道:“四矢反兮,以御乱兮。”意思是丈夫有四支箭重穿一个孔的本事,也就有能力平定叛乱,捍卫国家。这里很巧妙地使诗意深化,在女子心目中,夫君不仅是外表美,有本领,而且心灵也美,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平乱治国的英雄。
 《诗集传》说《猗嗟》各章都是“赋也。”本诗用赋体形式铺陈了一个女子对夫君的夸赞,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才貌双全的青年射手的形象,从而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无限爱慕之情。
猗嗟

猗嗟

〔原文〕
猗嗟昌兮,
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韩抑作卬。)
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
射则臧兮。
(昌、长、扬、跄、臧,阳部。)
猗嗟名兮,(韩名作䫤。)
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
不出正兮,
展我甥兮。
(名、清、成、正、甥,耕部。)
猗嗟娈兮,
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韩选作纂。)
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韩反作变。)
以御乱兮。
(娈、婉、选、贯、反、乱,元部。)
〔译文〕
哎呀多么健壮啊! 身材多么魁伟! 多么漂亮啊! 眼睛明亮炯炯有神!走路步伐矫健,射箭本领真是高超!
哎呀长得多么精神啊! 目光明又亮!仪式已举行完毕,整天不断地射那箭靶,箭箭射得准啊!真不愧我的好外甥!
英俊的小伙子啊! 眼睛明澈令人赞美!舞姿优美不寻常,箭箭都射穿啊,四箭都中靶中心,足以抵御外患!
〔评介〕
《猗嗟》三章,章六句。这是一首女子夸夫的诗。可是《诗序》认为是“刺鲁庄公也。”还说:“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后人多从此说。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齐人极道鲁庄公威仪技艺之美如此,所以刺其不能以礼防闲其母,若曰惜乎其独少此耳。”持此解的主要依据,一是鲁庄公不能制止其母文姜与齐襄公私通的史实,二是“展我甥兮”的诗句。《诗集传》说:“展,诚也。姊妹之子曰甥。言称其为齐之甥,而又以明非齐侯之子,此诗人之微词也。”朱熹并引《春秋》史实加以印证。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引吕东莱说:“是诗讥刺之意皆在言外,嗟叹再三,而庄公所大阙者不言可见矣。”吴闿生说:“篇中展我甥兮一语,固微文之曲至者。”他们都认为“展”句为微词。是说鲁庄公虽有威仪技艺,却不能防闲其母而正家庭,寓贬于褒,意在言外。今人也多从此说。
只有方玉润独抒己见,认为本诗是“美鲁庄公材艺之美也”。他说:“此齐人初见庄公而叹其威仪技艺之美,不失名门子,而又可以为戡乱材。诚哉,其为齐侯之甥也!意本赞美,以其母不贤,故自后人观之而以为刺耳。于是纷纷议论,并谓‘展我甥兮’一句以为微词,将诗人忠厚待人本意尽情说坏。是皆后儒深文苛刻之论有以启之也。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诗经原始》)方玉润这种“不以为讥而以为美”的理解不无道理。我们细读本诗,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这位具有“威仪技艺”的青年的赞美之情。至于这位青年究竟是何人,则应持“文学是艺术,不是历史”的观点,泛指为宜。袁梅同志《诗经译注》中和李晔同志在《诗经鉴赏辞典》中的看法较为适宜: 这是一首女子夸夫的歌。
全诗共三章,主要描述射者的“威仪”和“技艺”。首章前五句着重写威仪,后一句写技艺。次章前三句写威仪,后三句写技艺。第三章前两句写威仪,后四句写技艺。
第一章开头就说“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昌者,盛也。感叹、赞美自己夫君青春年少,筋骨强健,身材高大,风度翩翩。再写“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夸赞自己的丈夫相貌堂堂,额头方正,眉宇轩昂,神采奕奕。至此,一个健壮、英俊的堂堂男子汉的形象,树立在人们面前。接着,这个女子还给读者刻画了她丈夫的举止:脚步轻捷,步伐稳健。写出了这个射者不仅有强壮的体魄,也有灵活而稳健的举止。可见,他已具备了一个善射者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最后点明“射则臧兮”,说她的丈夫引弓射箭技艺超人。
第二章开头说“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集传》释:“名,犹称也。言其威仪技艺之可名也。”指出他的威仪和技艺是相称的。他之所以技艺超人,不仅是因为他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与他自己刻苦训练也是分不开的。他的这对像宝镜般明亮的眼睛,就是在刻苦训练中练就的。经过这样长期刻苦训练,最后便是箭之不虚发,箭箭皆中的。“终日”二字很能表现出丈夫的刻苦精神,而“不出正”便是这种刻苦训练的结果。在夸赞了夫君威武英俊、技艺超群之后,又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内心的赞叹: 他不愧是名家之子,是“我”的理想爱人啊!
第三章继续渲染夫君的英俊相貌和高超技艺。夸赞她丈夫体态美,有风采,眉清目秀,异常端庄,“舞姿”蹁跹,技艺精深。特别在正式场合下夫君的精彩表演,更使那个女子倾心。说明她对丈夫才能的倾慕似乎超过对丈夫容貌的倾慕。最后,这个女子以十分骄傲的语气说道:“四矢反兮,以御乱兮。”意思是丈夫有四支箭重穿一个孔的本事,也就有能力平定叛乱,捍卫国家。这里很巧妙地使诗意深化,在女子心目中,夫君不仅是外表美,有本领,而且心灵也美,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平乱治国的英雄。
《诗集传》说《猗嗟》各章都是“赋也。”本诗用赋体形式铺陈了一个女子对夫君的夸赞,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才貌双全的青年射手的形象,从而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无限爱慕之情。

☚ 载驱   魏风 ☛

猗嗟

猗嗟yījīe

叹伤之词。《齐风·猗嗟》一章:“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毛《传》:“猗嗟,叹辞。昌,盛也。颀,长貌。”孔《疏》:“齐人伤鲁庄公,猗嗟此庄公之貌甚昌盛兮,其形状颀然而长好兮。其美如此,而不能防闲其母,使之淫乱,是其可嗟伤也。”

☚ 猗   猗猗 ☛
赞叹

赞叹

唶 嗟(嗟唶;嗟赞;矜嗟) 吁 咨(咨嗟;咨赏;咨欷) 叹(叹息;叹嘻;盛叹;嘉叹;称叹;誉叹)
表示赞叹:猗(猗嗟)
拍股表示赞叹:搏髀
表示强烈的赞叹:赞叹不已
对美好的赞叹:于穆
称奇赞叹:诧叹
歌颂赞叹:歌叹
赞颂,赞叹:诵叹
欣喜赞叹:欣叹
敬佩赞叹:敬赞
钦羡赞叹:歆叹
肃然赞叹:耸叹
赞叹备至:叹绝
赞叹事物好到极点:叹观止(叹观止矣) 叹为观止 叹为止矣
惊异、赞叹、为难等表情:咂嘴弄舌 咂嘴弄唇 咂嘴咂舌
咂嘴赞叹的样子:啧啧 则则
(赞美感叹:赞叹)

☚ 各种感叹   惊叹 ☛
猗嗟

猗嗟

《诗·齐风》篇名。从诗意看,是赞美一善射者的容貌、姿态及射艺之精。全诗3节18行,每节6行,赋体。首节赞美善射者的年华、外表和射击本领;二节赞美其名气,眼神锻炼;三节赞美其风采,云其高超的射艺,可为卫国雄才。《诗序》说是刺鲁庄公虽“有威仪技艺”,但“不能以礼防闲其母(文姜),失子之道”。参见“南山”。

☚ 彩色的诗笺   望岳 ☛
000016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