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狗咬吕洞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狗咬吕洞宾 狗咬吕洞宾叶承宗作。有《清人杂剧二集》影印顺治刊《泺函》本。四折。叙秀才石介,从学士孙明复读书徂徕山下,吕洞宾知其有仙缘,借机点化。石介不悟,雪夜访友,被蔡京之弟捕衙蔡奇使犬咬伤,拘于泰岳庙。洞宾携柳树精往救,犬追咬洞宾不舍。后石介中状元还乡,洞宾再次来度。犬亦为洞宾所度仙去。孙楷第评称“剧多愤世之词,盖有所感,意不能平,乃形之歌咏耳”(《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 十三娘 红罗镜 ☛ 狗咬吕洞宾gǒu yǎo Lǚdòngbīn吕洞宾: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常做善事。比喻不识好歹。据说该俗语是由民间故事“苟杳与吕洞宾”而来的。 狗咬吕洞宾gǒu yǎo lǚ dòng bīn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常做善事。比喻不识好和坏。《红楼梦》二五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咬吕洞宾戏曲。清叶承宗撰。四折。承宗有《稷门四啸》已著录。此剧即《稷门四啸》之一种。乃以俗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心人。”点缀成文,于顺治间成书。演吕洞宾点化石介不悟。一夕大雪归,遇巡官蔡奇,奇治介以犯夜罪,纵犬咬之并禁于泰庙。吕命柳精施法救介,犬突出咬吕,吕投给仙枣,即驯服。后介中状元,奇肉袒以迎,犬亦乞怜摇尾。介方萌复仇之念,而吕来度介与犬同登仙去。石介事见《吕祖全书·谒石直讲》,似与狗咬吕洞宾故事不涉。剧以吕度介成仙事为中心,与元人神仙度世剧相类。有《稷门四啸》刊本,《清人杂剧二集》本。 狗咬吕洞宾一卷。清叶承宗 (详见《孔方兄》)撰。本杂剧借真人写假事,以民间传说为题材。故事大致为:宋时书生石介笃学有志,乐善嫉恶,因犯夜禁,被太师蔡京之弟蔡寄拘押。吕洞宾到蔡府施仙术,变化多端,蔡寄有感,遂放了石介。不久,石介考中状元,返归故里。吕洞宾前往度其为仙,又度蔡寄豢养的家犬,使其化作人身,飞升而去。此剧乃作者借传说故事,写心中不平,刺世道浊恶,故剧中多有愤世之词。本书存于清顺治友声堂刊 《泺函》本。 狗咬吕洞宾 狗咬吕洞宾传说吕洞宾化作一游方郎中来到岳阳芦席湾,见一男子脸色腊黄,四肢如柴,肚腹肿大,呼吸困难。吕仙上前说能治好此病,那人许诺病好后谢一百两银子。吕仙为其揉腹,使他排下很多黑水,又给他服了几粒药丸,保他三日必愈。三日后,这人的病果然好了。他为了赖掉谢银,见吕来,竟嗾狗去咬; 同时在肚上覆一个筲箕,盖上被子,说病没治好。吕仙笑道: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治好大肚病,反嗾狗咬人。”说完飘然而去。从此其人覆在肚皮上的筲箕再也拿不下来。其大肚病再也没有治好。故岳阳一带至今仍称大肚病为筲箕鼓。 ☚ 狗渡谷种 苟见捉雷公 ☛ 狗咬吕洞宾 狗咬吕洞宾杂剧剧本。清济南※叶承宗作。有《稷门四啸》顺治间刊本,《清人杂剧二集》本。写吕洞宾点化石介不悟。介石雪夜归,遇巡官蔡奇,欲治以犯夜罪,介骂之,奇纵犬咬之,并禁于泰庙。吕乃命柳精施法,奇惧,释介。其时犬突出咬吕,吕投以仙枣,即驯伏。后介中状元还,奇肉袒以迎,犬亦乞怜摇尾。介方萌复仇之念,而吕来度,并与犬同登仙去。 ☚ 采茶灯 鱼舞 ☛ 狗咬吕洞宾gǒu yǎo lǚ dòng bīnsnarl and snap at Lui Dongbin [one of the eight immortals in Chinese mythology] -mistake a good man for a bad one;wrong a kind-hearted person;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狗咬吕洞宾ɡǒu yǎo lǚ dònɡ bīn【释义】比喻不分好人、坏人。 狗咬吕洞宾gǒu yǎo lǚ dòng bīn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比喻不识好歹。 狗咬吕洞宾gǒuyǎo-lǚdòngbīn〔主谓〕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常做善事。比喻不识好坏而对好人无礼乱咬。茅盾《子夜》:“真是~! 来是我自己来的,可是你这地方,就从徐曼丽的嘴巴里听来的呀。” 狗咬吕洞宾gǒu yǎo lǚ dòng bìn吕洞宾: 神话中的八仙之一,好做善事。比喻不懂好歹,不识好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