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狂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狂泉 狂泉南北朝寓言。南朝宋袁粲著。《宋书·袁粲传》: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 邻之富叟疾 角象龙鸣 ☛ 狂泉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①、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宋书·袁粲传》 【注释】 ①火艾:中医疗法之一。将编成绳的艾草暗燃薰烤病人,产生疗效。 【意译】 过去有一个国家,国内有眼泉水叫做“狂泉”。国内的人喝了这泉中之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君打井取水饮用,独自未得狂病。国内的人已经都发狂了,反而认为国王没有狂是发了狂。于是共同商量,一起捉住国君,为他治疗狂疾。艾火烧,银针刺,强迫吃药,无所不用。国君受不住痛苦,只好到狂泉中舀水喝下去,喝完便也发狂了。从此,这一国的君臣上下,都同样发了狂, 于是大家才高高兴兴, 心安理得。 【解说】 当偏见积淀而成的深层心理结构转化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并以“大众”意志显示出来的时候, 该是一种多么令人生畏的荒谬力量。“国人”反谓 “国主”“狂”的前提是这样一种内化为心理结构的偏执:即多数人总是绝对正确的。国人都饮“狂泉”“无不狂”,而“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这怎么可能?大家都狂你不狂,说明是你狂而不是大家狂——在上述前提下,“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所遵循的正是这样一种荒谬的心理逻辑过程。明白了这一层,下面的发展就更加顺理成章了:既然是你狂而不是大家狂,又怎么能容忍你独自狂下去?任你“狂得无恙”,那不是反衬得大家都有病吗?于是才有“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的举动。直到“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大家彼此彼此,谁也不高, 谁也不低, 消除了乖异独行,取得了心理平衡, 才“众乃欢然”。“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我们民族文化中从雅到俗的这类警句格言,不断地教育人们千万别同“大家”过不去, 至于“大家”是白是黑,那是不必管的。岂止古已有之,现实生活里也随处可见:大家都同意,你为何反对?大家都朴素,你为何烫发?大家都打扑克,你为何看书?大家都拿公家东西,你为何不拿?你比我强吗?那我要千方百计把你拉下来,如此等等。在这种古今一脉相承的民族心态中,要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何其难也! 你要同大家不一样吗?大家非给你些颜色瞧瞧;你要高于我吗?至少一张邮票让你忙半年。“国主”“不任其苦”,被折腾不过,只好屈从“国人”,一同饮泉去狂,又何况平头百姓?最后方的磨成圆的,高的砍成矮的,大家都一样了,才相安无事。然而,一个民族总是在这种“众乃欢然”的麻醉中沉沉不醒,那“开除球籍”的危险也就迫近了。由此看来, 只是去争取“众人皆醉我独醒”, 还远远不够! 【相关名言】 积羽沉舟, 群轻折轴,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司马迁 狂泉
这则寓言是从佛经中的寓言演化出来的。佛教自东汉时代传入中国,到了魏晋南北朝,译经事业空前昌盛,很多佛经被译成汉文,宣传佛教教义的寓言也随之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还译出了《百喻经》这样的寓言专集。后来。 人们不仅引用佛经寓言, 而且加以改造,使之中国化。《狂泉》便是一例。 佛教《杂譬喻经》中有一则故事叫做《恶雨》。其内容梗概是:某国常下一种恶雨,人们吃了这种雨水便狂醉七天;只有国王把井盖起来,叫恶雨流不进去,因此不狂醉。狂醉了的百官群臣,赤身裸体,头上敷着污泥,反认为国王得了狂病,在一起商量怎样对待国王。国王怕他们谋反,也只好脱衣涂泥,佯装狂醉。七天之后,群臣百官醒悟, 国王对群臣说:“我心常定,无变易也。”这个故事宣传佛教徒应有“坚信精进,专忍坚定之心”, 才能不受外道邪魔的干扰。 袁粲是南朝刘宋的尚书令, 以文学著名。他将《恶雨》的故事改为《狂泉》,然后感慨很深地说:“我既不狂,难以独立, 比亦欲试饮此水。”袁粲这样一改动,不仅故事情节完全中国化了(如用艾灸扎针治病),寓意也完全中国化了。它表现的是“和光同尘”以处乱世的道家思想。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社会中,渔父劝屈原“淈(gu)其泥而扬其波”,大家都把水搅混,清浊不辩,便可取得世俗的宽容(见楚辞《渔父》);楚狂接舆也作歌讥剌孔子,劝他避世(见《庄子·人间世》与《论语·微子》)。可贵的是屈原坚持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宁死不污;孔子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为救世奔走。袁粲的思想斗争正是道家出世思想与儒家入世思想的斗争,这便构成了本则寓言的深刻历史内涵。 这则寓言在客观上反映了封建专制社会中少数杰出人才的悲剧。杰出人才,往往最先预见到社会的隐忧,最先感受到他人所感受不到的痛苦,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之感;杰出人才,也往往不容于世俗,遭到有权势的保守力量的迫害,酿成一出出历史悲剧;如果他们屈服了,和光同尘,也同样意味着明星的殒灭。 这则寓言还呼吁人们应该正确对待少数,不能横加迫害, 因为真理不一定不在少数人那边,更不可在“国人并狂”的情况下反诬“不狂者”有“狂疾”。大家都要服从真理;先进者也应负唤醒民众的责任。 以狂人和正常人的矛盾来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不乏其例,甚至可以聚集成一个“狂人家族”。这篇《狂泉》应是其中较早的一篇。 狂泉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①、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宋书·袁粲传》 【注释】 ①火艾:中医疗法之一。将编成绳的艾草暗燃薰烤病人,产生疗效。 【意译】 过去有一个国家,国内有眼泉水叫做“狂泉”。国内的人喝了这泉中之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君打井取水饮用,独自未得狂病。国内的人已经都发狂了,反而认为国王没有狂是发了狂。于是共同商量,一起捉住国君,为他治疗狂疾。艾火烧,银针刺,强迫吃药,无所不用。国君受不住痛苦,只好到狂泉中舀水喝下去,喝完便也发狂了。从此,这一国的君臣上下,都同样发了狂, 于是大家才高高兴兴, 心安理得。 【解说】 当偏见积淀而成的深层心理结构转化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并以“大众”意志显示出来的时候, 该是一种多么令人生畏的荒谬力量。“国人”反谓 “国主”“狂”的前提是这样一种内化为心理结构的偏执:即多数人总是绝对正确的。国人都饮“狂泉”“无不狂”,而“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这怎么可能?大家都狂你不狂,说明是你狂而不是大家狂——在上述前提下,“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所遵循的正是这样一种荒谬的心理逻辑过程。明白了这一层,下面的发展就更加顺理成章了:既然是你狂而不是大家狂,又怎么能容忍你独自狂下去?任你“狂得无恙”,那不是反衬得大家都有病吗?于是才有“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的举动。直到“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大家彼此彼此,谁也不高, 谁也不低, 消除了乖异独行,取得了心理平衡, 才“众乃欢然”。“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我们民族文化中从雅到俗的这类警句格言,不断地教育人们千万别同“大家”过不去, 至于“大家”是白是黑,那是不必管的。岂止古已有之,现实生活里也随处可见:大家都同意,你为何反对?大家都朴素,你为何烫发?大家都打扑克,你为何看书?大家都拿公家东西,你为何不拿?你比我强吗?那我要千方百计把你拉下来,如此等等。在这种古今一脉相承的民族心态中,要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何其难也! 你要同大家不一样吗?大家非给你些颜色瞧瞧;你要高于我吗?至少一张邮票让你忙半年。“国主”“不任其苦”,被折腾不过,只好屈从“国人”,一同饮泉去狂,又何况平头百姓?最后方的磨成圆的,高的砍成矮的,大家都一样了,才相安无事。然而,一个民族总是在这种“众乃欢然”的麻醉中沉沉不醒,那“开除球籍”的危险也就迫近了。由此看来, 只是去争取“众人皆醉我独醒”, 还远远不够! 【相关名言】 积羽沉舟, 群轻折轴,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司马迁 狂泉寓言中的泉名。传说饮了泉水的人都会发狂。《宋书·袁粲传》:“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 狂泉饮后使人癫狂的泉水。比喻独挺于流俗者,不为世俗所容。从前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个狂泉。这个国家的人饮用狂泉的水后,都发疯了,只有国王挖井汲水才幸免于难。全国的人都疯了,反倒认为只有国王不正常。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抓住国王,要为他治病。国王不堪折磨,便到狂泉取水而饮,立即变狂了。这样,全国君臣老少都一样了,大家才高兴起来。(见《宋书·袁粲传》)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山川 > 狂泉 狂泉 kuángquán 傳說中泉水名。人飲之則狂。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期。本寓言,後世廣傳之。《宋書·袁粲傳》:“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爲狂,於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衆乃歡然。” 泉水 泉水泉(泉澌) 云母 云液 龙睛 雪乳 石水 另见:水声 清澈 流淌 ☚ 泉水 山泉 ☛ 狂泉kuáng quàn古人认为饮了使人发狂的泉水。《宋书·袁粲传》:“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国人饮此水,无不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