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犯罪故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的对称。行为人认识到适合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违法事实,而决意实施一定的行为或不为应为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认识因素或称意识因素。即对适合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违法事实的认识。这些事实包括行为、行为的性质、行为的时间与地点、行为的情节、行为的客体、行为的结果、因果关系、身分等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关于违法性的认识是否属于故意的内容,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内容,罗马法时期便有“不知法律不赦”的格言。刑事古典学派基于道义责任论认为,违法性认识是犯罪故意的内容。刑法学新派基于道义责任论认为,对于故意的成立不需考虑行为人的违法性认识。(2) 意志因素或称意思因素。即实施危害行为的心理作用。关于意志的构造如何,即关于决定实施行为的意思,是否仅以对犯罪事实发生有认识为足?在西方刑法学者中间向来存在着认识主义与希望主义的对立,其后又有容忍说和概然性说。参见“认识主义”、“希望主义”、“容忍说”和“概然性说”。关于犯罪故意概念的规定,各国刑法并不完全相同。在中国刑法中,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犯罪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的内容: (1)认识因素或称意识因素。内容是对犯罪构成要件所要求的事实情况的认识。中国刑法学的通说认为,违法性认识不是犯罪故意的内容。(2)意志因素或称意思因素。包括希望和放任两种形式。希望是指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由希望的意志构成的犯罪故意是直接故意。放任是指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不违背行为人本意,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虽不是积极追求,但却容忍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由放任的意志构成的犯罪故意是间接故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