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满腹与心理失衡
牢骚满腹是一些老年人常常表现出来的特点。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家庭中配偶、儿孙等各个方面都容易表现出不满,从而爱唠叨,一切都不如意,却又无法解决,只能借发牢骚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恨与不满。事实上老年人的牢骚满腹与老年心理失衡有密切的联系。老年心理失衡是指由情境因素与老年人心理、生理功能急退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的不足或过激,以及行为表现异常。经常性的持久的心理失衡是危及老年人的健康的一种心理疾病。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的逐渐衰老使之产生衰老的自我意识,而退休制度又使其从社会位置中不情愿地退出,从而导致某些心理失衡。如有的人可能出现愤怒型(或攻击型)的人格特征,不能适应退休生活,对自己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未能实现却已临近死亡而感到愤怒和绝望,并归罪于社会和他人、非难别人,对社会上的一切变化都看不惯,不适应。这些心理失衡在老年人行为上的表现可能是苛责亲友,对社会一切都不满,从而整日牢骚满腹。可见牢骚满腹是心理失衡的表现之一,是进入老年期后未能较好地适应老年期的变化所致。古人云“牢骚太盛防肠断”,即已指出牢骚满腹会带来许多有害于身心健康的后果。事实上,当人们冷静地看待社会的不完满之后,再看看自身,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采取一种牢骚满腹的立场显然是不够冷静和理智的表现,是对人生和社会缺乏必要认识的结果。正确的态度是积极向上和豁达大度,既宽容许多缺陷,又为其改善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