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爬山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爬山调 爬山调山歌之一种。流行于内蒙古一带。与信天游同一类型,仅曲调不同。内容健康,题材广泛。 ☚ 信天游 民谣 ☛ 爬山调 爬山调民歌的一种。流行于蒙古族居住区。形式上与陕北民歌十分相似,也是两句一段、韵随段换、长短错落,只是两者的曲调不一样。〔爬山歌〕题材广泛、内容朴素,当地农牧民普遍用以反映自己的生活。在民不聊生的旧社会,曾有一首《大青山上石头多》,描绘这一带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穷人好比一把米,躲过猪来躲不过鸡/穷人好比树上鸟,不是风吹就雨浇/穷人好比天上的雁,躲过弓来躲不过箭……。”层层设比,节节上升,反复吟咏,倾诉不迭,犹如“爬山”一般。〔爬山调〕或正是由此得名。 ☚ 盘歌 泗州调 ☛ 爬山调 爬山调流行于内蒙古西部的山歌歌种。当地亦称山曲。旋律比信天游起伏更大、常有的八度以上的大跳,甚至达到十一度大跳。节奏自由漫长,结构与调式,大体与山西“山曲”相似。 ☚ 山曲 花儿 ☛ 爬山调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的山歌体民歌的总称。由于这一地区是蒙、汉混居区,所以它包含有蒙、汉两种音调,音乐大都高亢粗犷,悠扬开阔,但因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各地又有不同的特点。如河洛调、中滩调、后山调,后套调,船歌等。总的来看,可分两类: 平原区的音乐进行较平稳,节奏较规整,歌腔较短; 山区的音乐进行多跳进,节奏自由多变,歌腔悠长,挺拔。爬山调曲体简洁、短小,多以重复性的上下句为主、呈呼应、问答关系。曲调以五声或六声徵调式运用最广,宫、商、羽调式次之。唱词即兴编唱,多是所见所闻。语言精炼,感情真切,纯朴自然,常用比兴、直叙、夸张等表现手法,也多是上下句结构,以七言体为基础。但由于叠字和衬词的运用,使规整的七言体节奏活跃、韵律明快,起伏多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独特的地方风味。另外,为了增强词、曲的表现容量和艺术感染力,还常运用 “加垛” (在上下句基础上,运用排比句和反复同一乐汇,来扩大曲体)的手法。演唱形式分室外、室内两种,多独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