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爟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爟火guàn huǒ报警的烽火。虞世南《从军行》之二:爟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刘禹锡《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爟火入咸阳,诏徵神武师。 爟火guàn huǒ报警的烽火。刘禹锡《和董庶中古散调词》:“爟火入咸阳,诏征神武师。”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偵察通訊部 > 通訊具 > 烽燧 > 爟火 爟火 guànhuǒ 亦稱“烽爟”、“爟烽”、“爟燧”。即報警烽火。南朝梁·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鋒車北軼,爟火南盛,太祖時乘,爰兹發迹。”南朝陳·沈炯《武侯廟碑銘》:“塞垣蕭條,烽爟滅焰。”《通典·兵十》引李靖《衛公兵法》:“諸軍馬擬停三五日,即須去軍一二百里以來安置爟烽,如有動静,舉烽相報。其烽並于賊路左側逐要置,每二十里置一烽。”唐·德輿《禮部策問·第二問》:“思欲盡復河湟之地,永銷爟燧之警。”參閲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行烽》。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雜俗部 > 祈禳 > 爟火 爟火 quànhuǒ 亦作“權火”。祭祀時所燃火炬。用以祓除不祥。《吕氏春秋·本味》:“湯得伊尹,祓之於廟,爝以爟火,釁以犧猳,明日設朝而見之。”高誘注:“爟讀曰權衡之權。”《史記·封禪書》:“通權火,拜於咸陽之旁。”裴駰《集解》引張晏曰:“權火,烽火也。……欲令光明遠照,通祀所也。漢祠五畤於雍,五里一烽火。”南朝宋·顔延之《饗神歌》:“建表蕝,設郊官,田燭置,爟火通。” 爟火 爟火爟,guan,造火之人。《周礼·夏官司马·司爟》:“凡祭祀,则祭爟。”《注》:“报其为明之功。”疏:“谓祭先出火之人。”爟火,祭祀点燃的火炬,以祓除不祥。《吕氏春秋·本味》:“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火。”唐王起《庭燎赋》:“彼爟火秦举,神光汉觌,何足示来仪之容?”——那秦国举起祭祀的火炬,汉朝看见了神灵气象,何能以示太平盛世的容貌? ☚ 盥东溟以濯曜 贯胸胼趾之都 ☛ 烽火 烽火爟(爟火;爟烽;爟燧) 烽燧 狼燧 燋烽 惊烽 军烽 云火 候火 骊火 堠火 云路火 ☚ 野火 火焰 ☛ 各种火 各种火源于自然的火:天火 飞火 ☚ 火 野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