燲;㶸ɕie21xie21烤。《广韵·业韵》: “燲,火气燲上。” 《集韵·业韵》: “燲,火迫也。”又《验韵》: “火干也。”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羔羊挥泪》: “程皓以铁床燲肉,肥膏见火,则油焰淋漓。”元司农司《农桑辑要》卷四: “大眠时搭盖,以隔临檐燲热。” 明李实《蜀语》: “火炙曰熇,又曰燲○熇音考,燲音脅。”清厉鹗《宋诗纪事》卷四十三: “(曲端) 为张浚所忌,诬以反,下恭州狱,糊其口,燲之以火,干渴求饮,予以酒,九窍流血死。”清Adam Grainger《西蜀方言》: “火大了燲人。”张慎仪《蜀方言》卷上: “干炙物曰炕……曰燲。”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卷六《土音土语》: “火炙曰熇, 又曰熁。”或作“㶸”。 《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二《南人》(出《北梦琐言》): “南人采龟溺……以纸炷火上㶸热, 点其尻, 亦致失溺。”今本《北梦琐言》无。宋黄庭坚《山谷别集》卷十三《答王子厚书四》之三: “点 (茶) 时净濯瓶,注甘冷泉,熟火煮盘,㶸盏令热, 汤才沸即点。”清朱中有《潮迹》: “于鼎之上置铁炙床, 炽炭其上, 则涌水为火所㶸而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