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烟法smoking利用烟剂农药产生的烟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施药方法。这是介于细喷雾法及喷粉法与熏蒸法之间的一种高效施药方法。烟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极细的固体微粒,沉降缓慢,能在空间自行扩散,在气流的扰动下能扩散到更大的空间中和很远的距离。这是熏烟法的重要特点,这使它一方面可以产生很高的工效和效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污染环境,而限制其实际应用范围。因此熏烟法主要应用于封闭的小环境中,如仓库、房舍、温室、塑料大棚。另外由于此法不需要专门的喷撒机具,不用水,携带方便,所以在郁闭度较高的大片森林和果园中也可采用。熏烟法只适用于防治虫害和病害,不能用于除草。鼠害防治有时也可采用此法。 烟的运动 有三种特性: ❶布朗运动。是烟粒在空间的无规则热力运动。使烟粒能在生物靶体上多向沉积。 ❷热致迁移现象。烟粒向靶体表面运动时被热靶体排斥而向冷靶体沉积的现象。阳光照射下的植物体特别是叶片表面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温差可高达6~9℃(决定于阳光的强度和照射角度),使叶片成为热靶,烟粒不易沉积上去。而傍晚或清晨的叶片温度低于气温或相近时,叶片成为冷靶,烟粒的沉积显著提高。 ❸烟粒聚并。是单个的烟粒在运动中发生聚并逐渐形成较大团粒的现象。大团粒的沉降速度加快并丧失布朗运动和热致迁移现象。 ❹烟云流动。浓密的烟粒密聚体(烟云)在空气中随气流而移动的现象。烟云流动的快慢、流动的方向和范围,受气流的强弱和方向的影响。气流的运动有明确的规律性,因此烟云的流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设计和采用熏烟法时,须充分考虑并利用这种规律性。 熏烟方法 用熏烟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方法有三类。❶封闭空间内熏烟。在仓库、房舍、温室和大棚内进行熏烟,对于飞翔的害虫可根据封闭空间的体积来决定给药量。对于温室、大棚中作物上的病虫则应按作物的面积计算给药量,因为烟粒最终是沉积到作物表面上发生作用的。温室、大棚中熏烟应避开阳光照射作物的时间。 ❷郁闭的林区和果园的熏烟。在出现树冠层气温逆增时熏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当阳光穿透树冠间隙达到林地表面时,树冠逆温即消的,不适宜熏烟。 ❸露地作物熏烟。必须充分利用气流的运动规律和相应的烟云流动规律。 影响因素 影响烟粒流动和沉积的主要气流因素有五点。❶上升气流。在白昼阳光照射下,地面或作物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因此气流向上运动。上升气流使烟不能滞留在地面或作物表面,而是随上升气流向上部空间逸失。所以白昼不能进行露地熏烟。 ❷逆温层。在晴朗微风的夜晚易形成辐射逆温,日落后开始形成,日出后逐渐消失。由于空气冷却慢,日落后地面或作物表面脱离阳光照射后便释放出所含热量,把近地面的空气层加热,结果出现的近地面或作物表面的空气温度高于地面或作物表面的现象。在发生逆温层时,烟能在逆温层下滞留而不会很快逸散。因此在清晨和傍晚放烟可以取得成功。 ❸水平气流(或风)。风向和风速会改变烟云的流向和运行速度及广度。烟雾对植物上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随烟滞留的久暂而变化。在风较小时熏烟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❹地形地貌和水面对烟粒沉积的影响。烟容易在低凹地、阴冷地相对集中。 ❺海风和陆风。在陆地和水域相邻地区,早晨出现陆风,风向自陆地吹向水面; 傍晚则出现海风,风向自水面吹向陆地。在海风和陆风交变期间,地区内出现静风期。研究利用上述5项因子可以在露地成功地采用熏烟法。在森林、果园中采用熏烟法容易获得成功,但也应研究利用气流的运动规律,特别是气温逆增现象。(见彩图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