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昭春秋时楚国君。即楚康王。芈姓,名昭(—作“招”)。楚共王长子。公元前559—545年在位。继位初期,楚师接连受挫于吴、晋。公元前555年,熊昭因5年来未曾亲自率师出征,恐有“忘先君之业”之嫌,欲用兵于中原。在其敦促下,令尹子庚奉命伐郑,楚师受损。后鉴于大臣多宠,深恐王位受到威胁,多次调整令尹、司马等职的人选。康王十一年至十三年,连续亲率楚师反复伐吴、伐郑,多无功而还。此时中原诸国久受晋、楚两大国争霸之累,楚、晋双方亦深感难于与对方争衡。于是在宋国的说合下,于公元前546年再次召开弭兵之会,共盟于宋,约定除齐、秦外,各国都要向楚、晋同样朝贡,两国平分霸权。公元前545年冬,熊昭卒。次年四月下葬,鲁襄公、陈哀公、郑简公、许悼公等送葬于郢西门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