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焚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焚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诗经·小雅·谷风》 【评】这里所述的“谷风”即今日之焚风。此为中国古代有关焚风现象的较早记述。 各种温度的风 各种温度的风炎热的风:热风 炎风 焚风 夏风 汤风 ☚ 各种风 寒风 ☛ 焚风fenfengfohn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J.汉恩最先解释并研究了这种现象。当气流经过山脉时, 沿迎风坡上升冷却, 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 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平均为0.5~0.6℃/100米)降温, 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 (10℃/千米) 增温, 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见图。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东坡等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中国不少地区有焚风, 比较明显的如天山南坡、太行山东坡、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现象, 其增温影响甚至在多年月平均气温直减率上也反映出来。焚风现象全年都可发生,春夏不强的焚风可促使作物、水果早熟, 强大的焚风可造成干热风害和森林火灾。冬季强焚风可引起山区雪崩等。 焚风的形成 焚风foehn气流过山后,沿山坡向下吹的干而热的风。属地方性风,出现在背风坡。气流经过山地时,在迎风坡沿着山坡上升,水汽未达饱和前先按干绝热直减率(10℃/km)降温,待水汽达到过饱和后则按湿绝热直减率(5℃/km)继续降温,由于水汽凝结并有降水,使气流中的水汽变少。气流越过山顶后顺坡下沉时又成为未饱和空气,下沉空气按干绝热增温,由此在背风坡形成温度增高湿度降低的干热风。焚风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坡最为显著。中国太行山、秦岭、浙闽丘陵和皖南山区也时有发生。焚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互见,早春可使积雪融化,强焚风可引起雪崩。夏、秋季节,不强的焚风可加速作物生长和成熟,而强烈的焚风则可使作物枯萎、死亡而减产。 焚风形成示意图 a、e.为山坡底部 b.为迎风坡凝结高度 b、d.高0.6km c.为山顶,高3km 焚风气流过山后迅速下沉,被压缩而增温,按每下降100 m增温1℃的比率增温。比如,气流越过相对高度1500 m的山,山顶处的温度为15℃,到山脚就要增高15℃,使气流的温度变为30℃,相对湿度也从60%急速下降到20%以下。如果在干旱季节,湿度本来就很小,焚风使温度增高,湿度急降,会使干旱加剧、火灾增加。 焚风 焚风fenfeng一种干而热的风。它是气流从山顶沿山坡下降过程中发生绝热增温,引起气流温度升高、湿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气流翻山而来并在山前出现了凝结降雨后,其山后的焚风现象就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气流在山前沿坡上升时成云致雨,不仅使气流中水汽减少,湿度变低,而且凝结时释放的潜热缓和了气流上升时温度的降低(按湿绝热直减率0.6℃/100米降低);而气流越山后沿山坡下降过程中却按干绝热直减率(1℃/100米)增温。因而山后气流的温度高于同高度山前时温度(可高10℃之多),湿度却明显低于山前。焚风通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山脉愈高,气流下沉的幅度愈大,绝热增温愈多,干热性就愈强。焚风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冷季的焚风可融化积雪,甚至引起雪崩;暖季焚风常常促使谷物或果实早熟,严重者可引起农作物枯萎,甚至引发山林火灾。总的来说,焚风是一种局地性气象灾害,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 山谷风 大气光象 ☛ 焚风气流过山后性质变得干、热的地方性风。 焚风foehn win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