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热带雨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

在热带终年湿润地区,由常绿高大乔木树种为主组成的茂密的森林群落。群落特征为:植物种类极丰富,层次结构复杂,多达3~5层以上;无明显季相变化;大藤本及附生植物十分发达;不少树种具有板状根或支柱根,及老茎开花的特性。土壤类型以砖红壤为主。雨林分布区热量充足,雨量丰沛且分布均匀。中国热带雨林较少,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及云南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东南亚各国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在热带终年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森林。热带雨林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25~30℃,年温差1~6℃,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8℃以上。年降水量2000 ~4000 mm,年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一般平均风速小于5 km/h。世界有3大热带雨林区:中南美洲热带雨林、非洲热带雨林、印度—马来亚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植物通常多达3~5层以上。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redai yulin

在温暖多雨的热带自然形成的、富有厚茎藤本、木质和草质附生植物的常绿森林生物群落。优越而稳定的环境为数以万计的生物种类提供最佳生存和发展条件。
热带雨林是树木的王国,种类极其丰富,通常在4000平方米内可以找到直径10厘米以上乔木达40~100种。它们较均匀混合生长,一般缺乏明显优势种类。各种树木的外貌彼此却很相似。树干粗直犹如圆柱,在近树梢处才有分枝,浅色树皮薄而光滑。高大乔木的茎下部生有数片扁平三角形的板根,高约3~8米,形态多样。它们的叶片通常全缘、革质发亮,特别是大多具有显著突出的尖形顶端,称为滴尖。花普遍生在无叶的树干或老枝上,这种茎花是雨林乔木的典型特征,如可可树、咖啡树等皆是。
在此水热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争夺光照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异常强烈。据在西非雨林观测,林冠顶部(46米处)全光照为10万Lux,树冠内 (33米处) 降到2.5万Lux,而在1米高处只有800Lux,即仅有1%到此。乔木高度存在很大差别。上层乔木高达30~50米,树冠宽扁而彼此间空隙较多,第二层乔木树冠近圆形,连接稍密,约高20~30米,最下层乔木树冠呈锥形,常是最密集的一层。林下的灌木不多,叶常簇生于树梢,草本稀疏而具有大型薄软叶片,也有些营腐生生活 (如东南亚的大花草叶退化而花径1米)。
藤本和附生植物的特别繁盛,是特殊的争夺空间的适应方式,对森林结构影响甚大。大型木质藤本借助乔木支持登上树顶才开花,最长可达240米,常有失去支持的扁粗藤条悬在地上。附生植物除蕨类与苔藓外,更有许多有花植物(甚至具木质茎),依照所生部位的光照和水分(湿度)条件差异而分化为喜光与耐荫、旱生到湿生种种生态类型。绞杀植物又称毁坏植物更是雨林典型的也是特有的类型。它最初附生于乔木茎上,然后勒死后者再用长出的根独立生活,因此在一株树上有时可见两种叶子。
动物种类在此同样丰富多样。生活于上层树冠的哺乳动物比例很大,如长臂猿、黑猩猩等在树冠与地面间搜寻食物,较大型哺乳动物如象、鹿、狮、豹等以叶子、落果或动物为食。地下穴居动物以蚁类最多,为清除枯落物起很大作用。巴拿马运河区在16平方公里竟发现2万种昆虫,而雨林中鸟类和蝙蝠不仅捕食昆虫,还与茎花传粉、附生植物传播等密切有关。但至今仍有许多动物和植物没有被人认识,更说不上了解其性能和用途。完全可以确认的是,热带雨林是全球生物基因最丰富的宝库,已被利用的仅仅占非常微小的比例,例如巴西橡胶树、桃花心木、可可树等。
典型热带雨林发育在排水较好的低地。山地雨林因湿度增加而附生植物特多,沟谷雨林时有淹水而种类减少,但可分布到热带边缘。
热带雨林呈三片分布,亚马孙河流域为主的南美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约400万平方公里,东南亚和南亚的热带雨林覆盖250万平方公里,两地各拥有植物4万种以上。非洲中部热带雨林约180万平方公里,植物种类较少也有1.3万种。按里斯(Lieth)估计(1976),热带雨林共占有1700万平方公里领域,占全部森林面积5000万平方公里的34%,其中存留的有机体干重共约470亿吨,约占森林总干重的58%,全球生物量的27%。因数据测莫难度很大,各学者估计结果颇有出入,然而一致认为,热带雨林储存的生物有机质极多,亦即被固定的碳素数量很大,如按上述数字计算可达213亿吨碳 (或耗费710亿吨CO2)。
热带雨林的盛衰不仅关系到生物资源前途,更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当前滥伐滥垦热带雨林愈演愈烈,已引起各国人民极大关注。保护生物圈或保护大自然最紧迫的问题,便是保护热带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我国的雨林因纬度偏北又受季风影响,所以种类和外貌不同于典型雨林,以山地雨林和沟谷雨林为主,分布在海南、滇南和台湾南端。

☚ 植物指示作用   季雨林 ☛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redaiyulin

世界热带植被类型之一。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年均温20~28℃,温差小,年降水量多达4000~6000毫米,相对湿度高,有时达90%以上,土壤为酸性砖红壤。群落特点是种类繁多,在100平方米面积上树种可多达60种,而优势树种不明显。分层多,常4~8层,但不明显。树木高大挺直,多在30米以上,分枝少,均为常绿树,芽无芽鳞,树皮光滑,色浅而薄,林内阴暗,老茎开花和板状根现象较普遍,有些还有支柱根和气生根(如榕树)。林内粗大藤本植物丰富,如省藤、黄藤,长达数十米至300米,有些藤本可形成绞杀植物(如榕属),附生树干、树枝或叶上的藻类、菌类、蕨类及有花植物(如天南星科、凤梨科、萝藦科)常形成空中花环。热带雨林分布局限于赤道南北5~10°热带范围,全世界分为3个区,即美洲雨林区(南美巴西)、非洲雨林区(非洲中部刚果、加蓬及喀麦隆)和亚洲雨林区(或称印度-马来亚雨林)。我国仅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南部和海南省处于热带的北缘,普遍认为我国在上述地区不是典型的热带雨林,但也具备了雨林的基本特征。我国热带雨林主要树种以龙脑香科 (青皮、坡垒、望天树)、桑科 (木菠萝) 和肉豆寇科(台湾肉豆寇)为主。热带雨林中,有很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珍贵的用材树种有油丹、油楠、鸡毛松、青皮、坡垒、龙脑香、蝴蝶树、楠木等; 药材有金鸡纳树; 油料树种有油棕和椰子; 饮料植物有咖啡可可;纤维植物有木棉和剑麻;橡胶植物有巴西橡胶树,现已广泛栽培;热带水果极为丰富,有香蕉、菠萝、番木瓜、芒果、木菠萝、番石榴、甘蔗等。

☚ 森林植物群落   老茎开花现象 ☛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Redai yulin

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由热带种类组成的,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高大茂密而终年常绿的森林植被,是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它终年生长发育,无共同的休眠期,群落外貌无明显的季相变化,但叶的更换、开花与结果仍有一定的发育周期性。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20°范围内,以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热带地区和非洲刚果河流域面积最大、发育得最好。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约23—28℃,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 000毫米。终年高温多雨,土壤多硅红壤。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它的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每一百平方米面积上树种多者可达60种以上,它们较均匀混合生长。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优势树种不明显。各种树木的外貌彼此都很相似,林木高大,通常在30米以上,有时可达40—50米。许多树木的干基有板状根,有的还有支柱根,有些大树上有老茎生花现象,附生植物和大型的木质藤本植物极为丰富,但地表草本层不茂密。林冠茂密呈锯齿状。林中动物以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的数量与种类最多。此外营树栖生活的灵长目动物也比较多,而大型食草动物比较贫乏。它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最高的植被类型。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台湾南部、海南岛部分地区和西双版纳等地。种类组成和结构比较简单,已属雨林的北部边缘类型。近代,人类大规模伐木制材或开辟种植园等方面的活动,已使大片雨林被消灭或被灌丛和稀疏草原所代替,使这类资源数量和面积迅速缩减,还可能导致环境发生退化。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已成为当代重大问题之一。

☚ 非地带性植被   热带季雨林 ☛

热带雨林

分布在年均气温25℃以上、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年间降雨均匀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上层为常绿阔叶树种,高大,多有板状根,林内木质藤本、附生植物发达,林相稠密,林内湿度极大,地被层不甚发达。

热带雨林

热带和亚热带由于气候暖热湿润而生长的长绿森林群落。

热带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


热带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


热带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