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炒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炒米ca24mi31[ts′a mi]一种传统糕点,用爆米花和糖做成方块形,香甜酥脆。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飯食部 > 諸雜 > 炒米2 炒米2 chǎomǐ 蒙古人用牛油炒糜子米做爲放牧時之常用食物,行商、兵士也視爲珍品。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卷九:“將穄子置鍋中煮熱取出,曝以日光,使之乾,或炒乾之,然後去其皮糠,所餘之粒即爲炒米,經久不壞,行商、兵士視爲珍品。”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飯食部 > 諸雜 > 炒米1 炒米1 chǎomǐ 深秋初冬下霜後,先將大米(多爲糯米)蒸熟冷凍曬乾,然後放在鍋中炒,叫做炒米。既可乾喫,也可製成炒米團、炒米糕等。始見於南北朝,迄今江南仍相沿不絶。《南史·陳武帝紀》:“齊所據城中無水,水一合貿米一升,一升米貿絹一匹,或炒米食之。”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卷三:“小雪後……燒糯米曰炒米,蓄以御冬。” 炒米蒙古族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蒙古语称“敖特巴达”,意为适于游牧的粮食。用稷子经蒸、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炒米可与黄油、奶皮子、白糖伴着吃,也可用奶茶或奶子泡着吃,还可干嚼。炒米味美,食用方便耐饥,是牧区方便食品。 炒米蒙古语“蒙古勒巴达”,意为“蒙古米”。蒙古族喜爱的主食之一。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味美,制作方便。内蒙古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的俗语。一般用黄油、奶皮子、白糖等拌着吃;或用奶茶泡着吃,香软可口,若再加些黄油或奶豆腐,味更淳美。 炒米 077 炒米蒙古族的日常食物,将黄米 (糜子) 蒸熟、火炒或晒干而成。吃时或干嚼,或拌以黄油,或泡以奶茶。 ☚ 饮食 奶茶 ☛ 炒米 炒米土家族传统风味食品。制法为: 糯米蒸、晒成阴米,再置砂锅中炒成爆米花,以此冲茶,上置包谷白糖,为土家族著名待客之茶饮。 ☚ 金包银 鱼儿辣子 ☛ 炒米chao mi❶parched rice 炒米蒙古、鄂温克等族传统食品。起源于农业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就以此为军队的行粮,将米干炒或煮熟晾干再炒,食时用水调和。随着各族经济文化交流,被游牧、狩猎民族广泛采用。蒙古炒米多用糜米干炒,贮入容器,吃时放入奶茶中或拌以奶油、白油(高级奶油),喷香脆甜,食后耐饿。便于储藏、携带,适于行军作战、长途放牧、狩猎和旅行,深受牧民、狩猎民喜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