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灵隐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灵隐寺

灵隐寺

寺名。又名云林禅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灵隐山上。相传晋代咸和中有僧慧理来到灵隐山,称此为灵鹫峰别岭飞至此地,于是因山起寺,取灵山隐于此地之义。现在是杭州著名的游览胜地。

☚ 苏公堤   砍了大嘴 ☛

灵隐寺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的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前。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初年,是印度僧人慧理在此传法所建。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曾动工修缮。至唐武宗会昌年间,灵隐寺被毁。五代时重建。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又被毁。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兴工建起,但到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又毁,不久,又重建。后又毁又建,直到清代顺治六年(1649年),才进行全面兴建。康熙元年(1662年)改名“云林禅寺”。现在灵隐寺是清代的建筑。寺内的两座八面九级石塔是五代时遗物,文物价值极高。灵隐寺前的飞来峰,怪石嵯峨,梭层奇秀,洞窟石刻佛像318尊。因之,飞来峰不仅是风景优美的旅游之地,更是佛教的圣地。

山水名胜诗之《灵隐寺》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灵隐寺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①,龙宫锁寂寥②。
 楼观沧海日③,门对浙江潮④。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⑤。
 扪萝登塔远⑥,刳木求泉遥⑦。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⑧,搜对涤烦嚣⑨。
 待入天台路⑩,看余度石桥(11)。
 

【题解】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下,创建于东晋,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又名云林禅寺。灵隐山原名武林山,因印度僧人慧理叹此山为“仙灵所隐”而改名,寺也因山而得名。灵隐寺在唐武宗时遭废,五代吴越王钱镠时重建。历代几经修建,现寺为清末重建。此诗系作者的名作,其中“楼观沧浪日,门对浙江潮”两句,以对仗工稳和景色壮阔博得普遍欣赏。传说两句诗一出,竞相传抄,还有人附会两句为骆宾王所代作(《古今诗话》)。
 【作者】
 宋之问,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授洛州参军,迁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神龙初坐附张易之兄弟贬泷州参军,后历鸿胪主簿、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考功员外郎,景云元年(710)以曾谄附张易之、武三思流徙钦州,赐死。其为武后和中宗朝的重要宫廷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多应制之作,诗风华美,属对精工,晚年所作内容较为充实,风格亦为凝练沉著,后人辑有《宋之问集》。
 【注释】
 ①鹫(jiu)岭:印度灵鹫山,相传以山形似鹫头而得名。此指飞来峰。郁:重重叠叠。岧(tiao yao):高峻。②龙宫:据《佛说海龙王经》,佛曾应龙王邀请去龙宫说法,故亦以龙宫代称佛寺。此指灵隐寺。③沧海:此指东海。④浙江潮:即钱塘江潮。钱塘江又名浙江,其入海口外宽内窄,形成喇叭状,起潮时形成涌潮,潮头落差可达12米,十分壮观。⑤“桂子”两句,传说在灵隐寺能拾到月中落下的桂子。⑥扪:抓住。⑦刳(ku)木:指山中引水的木槽。刳:剖开而挖空。⑧夙龄:早年。遐异:远方的奇异景色。⑨搜对:搜奇探幽,对景欣赏。⑩天台:天台山,佛教胜地,在浙江天台县。⑩石桥:天台山楢溪有石桥,宽不到一尺,长数十丈,下面是陡峭的山涧。

山水名胜诗之《灵隐寺》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灵隐寺

 

(清)戚藩

策杖行过旧虎林①,翠屏深绕万松吟。
 寺连沧海朝烟白, 塔入澄湖夕照阴。
 猿父呼来都解呗②,牧童歌去已忘音。
 喜逢支遁拈花示③,响答鸣泉处处心。
 

【题解】
 此诗描写灵隐寺周围的景物,处处散发出浓厚的宗教气氛。
 【作者】
 戚藩,字介人,号蘧庵,清江阴(今属江苏)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
 【注释】
 ①旧虎林:即灵隐山。灵隐山原名武林山、虎林山。②猿父:指老猿。呗(bai):梵语音译,印度谓以短偈形式赞唱宗教颂歌,泛指赞颂佛经或诵经声。③支遁:东晋高僧,曾隐于灵隐,此代指灵隐寺僧人。拈花: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表示与佛祖心心相印。

灵隐寺

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前临冷泉,面对飞来峰。传为东晋咸和初年印度僧人慧理所建。五代吴越国时,曾两次扩建,当时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众三千余人,极盛一时,以后迭经兴衰,毁建多次,现存寺院为清代重建。寺前古木苍郁,清幽静谧。唐代诗人宋之问《灵隐寺》,即指此。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靈隱寺
靈隱寺  língyǐnsì

座落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隅北高峰下。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建。印度僧人慧理來此,以爲“佛在世日,多爲仙靈所隱”,即地建刹,因名。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年)重修。會昌間毁,五代吳越時增拓。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易名景德靈隱禪寺。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復修。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毁於兵燹。明初修復,仍稱今名。宣德、正統間續有增建。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大殿傾圮,後重建。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改稱雲林寺。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重加修葺。三四十年代多次遭毁,其後兩次重修。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寳殿、聯燈閣、大悲閣等。寺有吳越時所建經幢兩座及宋代石塔兩座。參閱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卷十、雍正《浙江通志·寺觀一·杭州府》。

靈隱寺

灵隐寺

中国佛教寺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又名云林寺,是江南有名的古寺。相传公元326年建寺,771年曾修整,被毁。又重建,僧房多达1300余间。1600多年来,几经兴衰,1937年该寺日渐毁颓。1956年、1970年曾2次大修。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达33.6 m,供奉的释迦牟尼坐像高达19.6 m,用24块香樟木拼接雕成。大殿两侧有2座八角9层仿木结构的石塔,塔为北宋建隆元年(960)所建。与灵隐寺隔溪相对的是飞来峰,又称灵鹫峰,峰高167 m,山峰峭壁洞窟里有五代和宋元时的石刻佛教造像338尊。该寺殿宇宏伟,佛像庄严,历代高僧辈出。

灵隐寺

125 灵隐寺

在杭州市西湖西北方,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相传东晋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来杭州时兴建,取名灵隐寺。康熙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并亲题匾额。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内正面有弥勒佛坐像,背面有韦驮立像。大雄宝殿高33.6米,供奉释迦牟尼像,高9.1米。殿后壁塑“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佛山一座。

☚ 六和塔   岳庙和岳墓 ☛
灵隐寺

灵隐寺

佛寺名。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面对飞来峰。东晋咸和初年,有印度僧人慧理到此,见飞来峰叹曰: “此天竺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 佛在世曰,多为仙灵所隐。” 遂面山建寺,名曰灵隐。唐大历六年 (771) 曾修葺,会昌灭法时寺毁。五代吴越国时二次重修扩建,有房屋1300余间,寺僧3000余人,盛极一时。以后屡圮屡建,清康熙帝南巡时亲赐匾额为 “玄林禅寺”。但人们一直仍称灵隐寺。1956年、1970年曾两次大修。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两侧为东、西二山门。殿内佛龛正面供奉弥勒佛坐像, 背面为韦䭾立像, 传为宋代遗物。天王殿后,于园林中砌有高大月台,上建大雄宝殿,殿高33. 6米,琉璃瓦顶,为清代遗构。殿内有释迦牟尼坐像,高19. 6米,系用24块香樟木雕塑而成,殿内环壁立二十诸天、十三圆觉塑像。佛后影壁背面彩色悬塑观音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大雄殿前有两座九层八面石塔,天王殿前有两座石经幢,都是吴越钱弘俶时的遗物。冷泉流经寺前,泉水清澈甘冽,泉水流经处建有青淙、壑雷、冷泉诸亭。寺前飞来峰高约168米,玲珑奇秀,怪石嶙峋,中多溶洞,幽深曲折。在崖壁上,石洞内外有五代、宋、元时的石刻佛教造像,技法精湛,各具特色,保存完整。尤以元代密宗造像,更为珍贵。灵隐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

☚ 保国寺   国清寺 ☛
灵隐寺

灵隐寺

位于杭州北高峰麓。又名云林禅寺。中国佛教禅宗名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相传印度僧人慧理来中国时,见飞来峰奇秀,谓是天竺灵鹫峰一小岭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因建寺名“灵隐”。五代时,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众三千。元代毁于兵火,明清屡毁屡建。现存主要建筑为宣统二年建。1952年至1979年又多次整修。寺内文物众多,天王殿前有两座建于宋开宝二年(969)的石经幢,殿中“云林禅寺”匾额,系康熙皇帝赐名手书,弥勒佛塑像已有200年历史,其后韦驮像,由整块香樟木雕成,为南宋遗物。大雄宝殿高33.6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释迦牟尼像用24块香樟木雕成,身高9.1米,莲花台须弥座高7.5米,背光3米,通高19.6米。大殿前有两座八面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建成时间比天王殿前石经幢早九年。寺周古木参天,灵隐溪缘飞来峰山脚在寺前流过,又有冷泉、春淙、壑雷诸亭错落其间,可供游人休憩赏景。宋之问、白居易、张祜、贾岛、苏轼等都曾歌咏灵隐。

☚ 韬光   飞来峰 ☛

灵隐寺

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畔。中国著名古刹,建于326年。前为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殿中有弥勒佛坐像。其后为大雄宝殿,单层重檐、三叠的歇山式建筑,殿高33.6米,高甍飞宇,琉璃瓦顶。大殿正中为金装释迦牟尼像,高19.9米。天王殿前有建于969年的两座经幢和大雄宝殿前建于960年的两座经塔,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灵隐寺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飞来峰前。东晋咸阳初,印度僧人慧理至此,见飞来峰乃面山建寺,取名“灵隐”。唐大历六年(771)曾修整,五代吴越国时曾两次扩建。南宋时定为中华五山之四,属临济宗,元毁,明几经兴废,清顺治六年(1649)始全面整修,康熙元年赐名云林禅寺,解放后曾三次大修。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等。天王殿内有弥勒佛坐像、木雕韦驮像和四大天王坐像,大雄宝殿内有释迦牟尼坐像,高9.1米,殿前两座八角九层石塔和天王殿前两座石经幢,都是五代吴越国末期遗物。寺前飞来峰岩石棱层奇秀,中多洞窟,各朝造像380余尊,而以袒腹笑面的弥勒佛为最大。中以元代造像最多,保存完整,多作密宗佛像。

☚ 广济寺   少林寺 ☛
灵隐寺

灵隐寺

位于杭州西子湖之西,九里松林之幽。是西湖四大丛林之冠,江南五大禅寺之次,全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是中外闻名的千年古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南向,背靠钱塘之天柱——北高峰,面对 “飞来峰”,“钱塘八景” 之一的“冷泉猿啸” 就在此地。寺周峰峦奇秀,洞壑深幽,泉水叮咚,鸟语花香,是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灵境圣地。
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据载,是年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武林,登上飞来峰叹曰: “此乃天竺灵鹫峰之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 佛在世日,多为仙‘灵’ 所‘隐’,今复尔耶?” 而后即面山尊寺,取名 “灵隐”。灵隐寺经历代的湮毁重建,至今已是杭州西子湖畔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名刹,寺内存佛教珍贵文物、艺术珍品很多,可惜因屡遭天灾人祸,幸存甚少。现有建筑除头山门、钟鼓楼、后殿及东西两厢的禅堂、直指堂、祖师堂、罗汉室、面壁轩是近年重建外,其余也是19世纪以来重建的。其中天王殿与大雄宝殿气势之雄伟,为国内罕见。
山门: 建筑不算特殊的山门上原题“绝胜览场”,相传是东晋道教仙翁葛洪所书。所改为 “最胜览场”。门联是: “峰从西竺来云根无住,泉自上方出月印常圆。”
天王殿: 面宽七间,进深四间,为单层垂檐歇山式,琉璃瓦顶,高七丈。下檐匾额书 “灵鹫飞来”,是居士黄元秀所题。上檐匾额书 “云灵禅寺”,据说是康熙帝的御笔。殿内正中大木雕佛龛中端坐着大肚弥勒佛。殿楹联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佛龛联 “说法现身容大度; 救出世人尽欢颜”。殿两侧是各持法器的四大天王,他们所持的法器象征着 “风调雨顺”。塑像高8米; 个个身着重甲,顶毗卢帽,姿态威武。弥勒佛背后的木雕佛龛内供的是手持降魔杵的韦驮雕像,这尊雕像体态优美,刻工精细,是用一整块香樟木雕成的宋代遗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大雄宝殿: 是灵隐寺的主建筑,原名“觉皇殿”,元至正十九年被毁,明洪武十七年由慧明法师主持重建。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又毁,九年间良玠法师又主持重建。隆庆三年遭雷击又毁,万历十一年住持迎如通仿唐式建筑做法再次重建,历时五年多告竣,并改称 “大雄宝殿”。清顺治六年又重建,嘉庆二十一年秋又毁于火,宣统二年再次重建。1949年7月大殿正梁及一根28米高的木柱被白蚁蛀空而倒塌,压坏佛像。1952年夏至1954年冬进行了修复,把所有梁柱均改换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尺度仍同清宣统二年所建之大殿。1975年至1979年又把大殿各檐层面的木制结构,全部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对殿内佛像进行重新贴金和彩绘。殿内屋檐下匾额题 “大雄宝殿” 四个大字,原匾无署名,字体端正,刚健有力,现换新匾为沙孟海于近期所书。二层屋檐下匾额书 “妙庄严城” 四字,金碧辉煌的殿内是佛的世界。正中莲花石座上端坐着佛祖——释迦牟尼。佛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头微前倾,两眼凝视,嘴唇微张,右手微抬,仿佛正在向朝拜者讲经说法,象征佛与众朝拜者 “心心相印”。背光中还有七尊小佛像,其中一尊是释迦牟尼本身,其余六尊是他的祖先。佛祖两侧站立着的塑像是保护佛法的二十诸天,高3余米,个个体态丰伟,姿容凝重。大殿后下壁端坐的是 “十二圆觉”,即释迦牟尼的十二弟子塑像。释迦牟尼像后是高宽20余米的海岛立体群塑—— “五十三参”,上面塑有150个神态各异的人物。
殿两侧有东西庑廊,再东有联灯阁、大悲阁; 再西有 “云林藏室”,珍藏着宋代由缅甸赠送的观音玉佛像,清代竹禅和尚的济公像,十八罗汉拓片及西湖著名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部分佛教文物。
此外,大雄宝殿东西各有一座仿木结构的石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八角九层,每层的檐和廊均用斗拱支承,角柱成棱形,是宋以前的典型做法; 每层的壶门两旁雕刻着菩萨像,其它几面雕刻着佛经和佛教故事。天王殿前两侧各有一座石经幢,上刻佛经,基雕蟠龙。
灵隐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几经沧桑,1953年始,政府对这座古老的名刹进行了全面整修,近年来还增建了接待室和茶社,使这座古老而破烂的建筑,焕发了青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内外游人香客,殿内天天香烟燎绕,红烛通明。
灵隐寺四周有被誉为 “东南第一山”的飞来峰,有晶莹澄澈的冷泉,有玲珑幽邃的洞窟,有清幽绝佳的韬光,有典雅端庄的亭阁,有唐宋时期的摩崖碑刻,有绚丽多姿的造像艺术,加上中外驰名的千年古刹,使灵隐成为一个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的博物馆,成为历代名人云集和驻足留迹之地。

☚ 金山寺   国清寺 ☛
灵隐寺

灵隐寺

位于杭州西子湖之西,九里松林之幽。是西湖四大丛林之冠,江南五大禅之次,全国佛教禅十大名刹之一,是中外闻名的千年古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南向,背靠钱塘之天柱——北高峰,面对 “飞采峰”,“钱塘八景”之一的 “冷泉猿啸”就在此地。寺周峰峦奇秀,洞壑深幽,泉水丁冬,鸟语花香,是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灵境圣地。
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据载,是年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武林,登上飞来峰叹曰: “此乃天竺灵鹫峰之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 ‘灵’ 所 ‘隐’,今复尔耶?”而后即面山尊寺,取名 “灵隐”。灵隐寺经历代的湮毁重建,至今已是杭州西子湖畔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名刹,寺内存佛教珍贵文物、艺术珍品很多,可惜因屡遭天灾人祸,幸存甚少。现有建筑除头山门、钟鼓楼、后殿及东西两厢的禅堂、直指堂、祖师堂、罗汉室、面壁轩是近年重建外,其余也是19世纪以来重建的。其中天王殿与大雄宝殿气势之雄伟,为国内罕见。
山门: 建筑不算特殊的山门上原题“绝胜览场”,相传是东晋道教仙翁葛洪所书。所书为 “最胜览场”。门联是: “峰从西竺来云根无住,泉自上方出月印常圆。”
天王殿: 面宽七间,进深四间,为单层垂檐歇山式,琉璃瓦顶,高七丈。下檐匾额书“灵鹫飞来”,是居士黄元秀所题。上檐匾额书 “云灵禅寺”,据说是康熙帝的御笔。殿内正中大木雕佛龛中端坐着大肚弥勒佛。殿楹联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佛龛联 “说法现身容大度,救出世人尽欢颜”。殿两侧是各持法器的四大天王,他们所持的法器象征着 “风调雨顺”。塑像高8米: 个个身着重甲,顶披卢帽,姿态威武。弥勒佛背后的木雕佛龛内供的是手持降魔杵的韦驮雕像,这尊雕像体态优美,刻工精细,是用一整块香樟木雕成的宋代遗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大雄宝殿:是灵隐寺的主建筑,原名 “觉皇殿”,元至正十九年被毁,明洪武十七年由慧明法师主持重建。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又毁,九年间良玠法师又主持重建。隆庆三年遭雷击又毁,万历十一年住持迎如通仿唐式建筑做法再次重建,历时五年多告竣,并改称“大雄宝殿”。清顺治六年又重建,嘉庆二十一年秋又毁于火,宣统二年再次重建。1949年7月大殿正梁及一根28米高的木柱被白蚁蛀空而倒塌,压坏佛像。1952年夏至1954年冬进行了修复,把所有梁柱均改换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尺度仍同清宣统二年所建之大殿。1975年至1979年又把大殿各檐层面的木制结构,全部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对殿内佛像进行重新贴金和彩绘。殿内屋檐下匾额题 “大雄宝殿” 四个大字,原匾无署名,字体端正,刚健有力,现换新匾为沙孟海于近期所书。二层屋檐下匾额书 “妙庄严城” 四字,金碧辉煌的殿内是佛的世界。正中莲花石座上端坐着佛祖——释迦牟尼。佛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头微前倾,两眼凝视,嘴唇微张,右手微抬,仿佛正在向朝拜者讲经说法,象征佛与众朝拜者 “心心相印”。背光中还有七尊小佛像,其中一尊是释迦牟尼本身,其余六尊是他的祖先。佛祖两侧站立着的塑像是保护佛法的二十诸天,高3余米,个个体态丰伟,姿容凝重。大殿后下壁端坐的是 “十二圆觉”,即释迦牟尼的十二弟子塑像。释迦牟尼像后是高宽20余米的海岛立体群塑——“五十三参”,上面塑有150个神态各异的人物。
殿两侧有东西庑廊,再东有联灯阁、大悲阁; 再西有 “云林藏室”,珍藏着宋代由缅甸赠送的观音玉佛像,清代竹禅和尚的济公像,十八罗汉拓片及西湖著名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部分佛教文物。
此外,大雄宝殿东西各有一座仿木结构的石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八角九层,每层的檐和廊均用斗拱支承,角柱成棱形,是宋以前的典型做法; 每层的壶门两旁雕刻着菩萨像,其他几面雕刻着佛经和佛教故事。天王殿前两侧各有一座石经幢,上刻佛经,基雕蟠龙。
灵隐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几经沧桑,1953年始,政府对这座古老的名刹进行了全面整修,近年来还增建了接待室和茶社,使这座古老而破烂的建筑,焕发了青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内外游人香客,殿内天天香烟缭绕,红烛通明。
灵隐寺四周有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飞来峰,有晶莹澄澈的冷泉,有玲珑幽邃的洞窟,有清幽绝佳的韬光,有典雅端庄的亭阁,有唐宋时期的摩崖碑刻,有绚丽多姿的造像艺术,加上中外驰名的千年古刹,使灵隐成为一个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的博物馆,成为历代名人云集和驻足留迹之地。

☚ 金山寺   国清寺 ☛
灵隐寺

灵隐寺

又名云林禅寺。中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登飞来峰曰:“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唐会昌年间废佛时曾毁。五代吴越国时又两次扩建,时有9楼,18阁,72殿,房屋1200余间,僧众3000人,盛极一时,以后屡毁屡建多达6次,现存大殿为清代所建。1956年与1970年两次大修。寺正中为天王殿,有清康熙皇帝手书“云林禅寺”匾额。殿内正面有弥勒佛坐像,其背后有用独块香樟木雕成的韦驮立像为南宋遗物。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殿高33.6米,正中有金装释迦牟尼像,高9.1米。大雄宝殿前有两座八角九层石塔。寺前林木苍郁,冷泉、春淙、壑雷亭点缀在参天古木中,极具古刹之风。

☚ 章华寺   静安寺 ☛

灵隐寺ling yin si

Lingyinsi Temple (in Hangzhou,Zhejiang Province)

灵隐寺

Temple of Soul’s Retreat

灵隐寺

Lingyin Temple;Temple of Soul’s Retreat (in Hangzhou)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