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火星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火星报 《火星报》Huoxingbao由列宁创办的第一个全俄马克思主义的秘密报纸。1900年12月在慕尼黑创刊。从1902年4月起在伦敦出版,1903年春起在日内瓦出版。《火星报》之名取自十二月党人的诗句:“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烈焰。”并刊刻在每期的报头上。编辑部成员有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波特列索夫和查苏利奇,编辑部秘书从1901年春起由克鲁普斯卡娅担任。报纸在国外出版,秘密运往俄国翻印和传播。报纸周围聚集了一批俄国革命者群体。列宁是该报的主编和领导者,多次发表文章阐述有关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各种基本问题,反映并评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该报在建立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方面起重大作用。在列宁的倡议和参与下,编辑部制订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纲草案,筹备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次大会宣布《火星报》为党的中央机关报,选出新的编辑部成员:列宁、普列汉诺夫和马尔托夫。后因为普列汉诺夫支持孟什维克,要求把原来的编辑吸收进编辑部,列宁因此于1903年10月19日(俄历)退出编辑部。从第52期起,该报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所以,一般把列宁主持出版的前51期称为旧《火星报》,把以后各期称为新《火星报》。共出版112期,1905年停刊。 ☚ 民粹派 布尔什维克 ☛ 火星报见“哲学”中的“火星报”。 火星报俄国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秘密报纸。列宁创办。创刊号于1900年12月在莱比锡出版。以后各号在慕尼黑、伦敦(1902年7月起)和日内瓦(1903年春起)等地出版。列宁实际上是主编和领导者,并发表许多文章。它在建立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方面起了重大作用。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为党中央机关报。后由于列宁与普列汉诺夫在吸收编辑部成员问题上发生分歧,列宁于1903年11月1日退出编辑部。从第52号起,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 火星报 《火星报》《Искра》全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秘密的政治报纸。1900年12月24日在德国莱比锡创刊。自第2期起移至慕尼黑出版。由于警察迫害,委托的印刷所不敢承担印刷任务,于1902年4月迁往伦敦,后因“劳动解放社”提出迁往瑞士,自1903年5月起迁到日内瓦出版。编辑部委员有: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波特列索夫和查苏里奇。克鲁普斯卡娅任编辑部秘书。编辑部长期分设两处,慕尼黑或后来的伦敦部分由列宁领导,日内瓦部分由普列汉诺夫领导。前期列宁是第一把手,普列汉诺夫是第二把手。编辑部迁往日内瓦后,普列汉诺夫成为第一把手。从创办和主编《火星报》的全过程来看,列宁起的作用大,实际是该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该报上发表了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各种根本问题的文章,将《火星报》办成团结党的力量,组织和教育干部的中心。编辑部在列宁的倡议和直接参与下制定了党纲草案,筹备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俄国多数的地方性社会民主党组织都拥护《火星报》,赞成其策略,纲领和组织计划,承认它是自己的领导机关。第二次代表大会专门通过的《关于党的中央机关报》的决议:“鉴于:(一)《火星报》在思想统一方面,发展与贯彻革命社会民主主义的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与我们党内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想及企图使工人阶级运动放弃唯一正确的道路的思想作斗争方面的成就,(二)《火星报》在领导党的实际工作方面的作用,及(三)《火星报》在统一工作方面的领导作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火星报》为党中央机关报。” ☚ 斗争报 巴亚德报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