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火不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火不思 火不思古代弹拨乐器。又作“浑不似”、“胡不思”、“和必斯”、“虎拨思”、“吴拨似”等。宋代俞琰《席上腐谈》载:“王昭君琵琶坏,使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 ‘浑不似。’今讹为‘和必斯’。”不确。唐代古画中已见其形象。《元史·礼乐志》:“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拨。 ☚ 三弦 筑 ☛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琵琶 > 渾不似 > 火不思 火不思 huǒbúsī 即渾不似。亦稱“胡撥思”、“渾撥四”。目前我國境内所發現有關文獻資料,年代最早者爲新疆吐魯番西部招哈和屯之唐高昌壁畫。圖繪喀什米爾裝束之婦女一,周圍作各種嬉游之童子數人,其一手抱一絃樂器正在撥奏。其器一邊并列四軫,當爲四絃,槽有棱角,部分幪皮,與後世之火不思甚相似。清·俞正變《癸巳存稿·火不思》:“俞玉君《席上腐談》云:‘渾撥四形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昭君笑曰:“渾不似也。”後爲渾撥四。’案,火不思、渾撥四皆單字還音,非有改造不似義。《長安客話》謂之胡撥思。”《大清會典圖》:“火不思,四絃,似琵琶而瘦,桐柄梨槽,半冒蟒皮,柄下腹上背有棱,如蘆節,通長二尺七寸三分一釐一毫。” 火不思【同义】总目录 火不思吴拨四 弦乐器 弦乐器弦(弦子;弦乐;弦徽;丝弦) 筝笆 玉柱 鸣弹 ☚ 乐器 弹拨乐器 ☛ 火不思回族民间乐器之一,又译作浑不似。属波斯弹拨乐器柳特的一种。其形制如琵琶,有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盖,以皮为面,四弦,皮并同一孤柱。元时传入中国,为元朝宫廷宴乐之器。 火不思 火不思又作浑不似、胡拨四、虎拨思、和必斯、库布兹,为突厥语音译。古代弹拨乐器。在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出土一幅唐画,绘一儿童弹奏乐器。乐器头上四轸并列一侧,器身有棱角,器面下部蒙皮,与近代用手指弹拨的四弦火不思极相似。《元史·礼乐志》:“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溘,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明沈宠绥《度曲须知》载,当时北调使用的乐器中即有“浑不似”。据《续文献通考·乐考》,明英宗赐斡拉达达汗的三件乐器中就有“和必斯”。有明清实物传世。今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考姆兹,即与火不思的形制相近。 ☚ 凤首箜篌 浑不似 ☛ 火不思 火不思又作浑不似、胡拨四、虎拨思、和必斯、库布兹,为突厥语音译。古代弹拨乐器。在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出土一幅唐画,绘一儿童弹奏乐器。乐器头上四轸并列一侧,器身有棱角,器面下部蒙皮,与近代用手指弹拨的四弦火不思极相似。《元史·礼乐志》:“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溘,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明沈宠绥《度曲须知》载,当时北调使用的乐器中即有“浑不似”。据《续文献通考·乐考》,明英宗赐斡拉达达汗的三件乐器中就有“和必斯”。有明清实物传世。今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考姆兹,即与火不思的形制相近。 ☚ 凤首箜篌 浑不似 ☛ 火不思 火不思中国古代弦乐器。属于琵琶一类。源于中亚各地,唐代出现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至宋代传入中原。其名称系对音相转,故又有 “和必斯”、“虎拨四”、“琥珀词”、“浑不似” 等俗称。其器为四弦,直柄曲首,圆腹,无品。其形,则与琵琶、三弦、月琴、阮咸等弹拨乐器皆有相似之处。元代得到广泛流行,宫廷宴乐多用之。其曲,亦多为少数民族的传统乐曲,如 《口温》、《舍舍弼》之类即是 ☚ 三弦 兴隆笙 ☛ 火不思蒙古族、纳西族古弹拨乐器。亦作虎拨思、胡拨四、浑不似、好比斯、和比斯、胡博词、琥珀词、琥珀槌、虎拍词等。纳西语称为色古都(又译苏古笃、苏古杜)、胡拨。一说源于西亚,为阿拉伯古弹拨乐器乌特(乌都)的一种,经西域诸国传入东方。今新疆吐鲁番招哈和屯发掘的唐代高昌古画,其中有一儿童抱弹四个弦轴同设一侧的弹拨乐器,其形制与后世火不思近似。一说源于西汉王昭君时,据宋代愈琰《席上腐谈》云:“王昭君琵琶坏,使胡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浑不似”。蒙元时期,传入蒙古,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达达乐器有浑不似”。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军入云南,将此乐器及※雅托噶等传入纳西族地区,后世纳西族用以演奏《白沙细乐》及洞经乐,演奏者穿蒙古服装。元代,被纳入蒙古宫廷宴乐,《元史·礼乐志》载:“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璘,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弧柱”。明代,盛行于蒙古及内地。瓦剌领主也先就能“自弹虎拨思儿唱曲”。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今乐器中,有四弦长颈圆鼙者,北人最善弹之,俗名琥珀槌,而京师及巴塞人又呼胡博词,……马上所弹者”。清代仍在宫廷和民间广泛使用,《大清会典》载:“火不思,四弦,似琵琶而瘦,梧柄梨槽,半冒蟒皮,柄下腹上背有棱,如芦节,通长二尺七寸三分一厘一毫”。宫廷饮宴,用以演奏蒙古乐曲《番部合奏》。亦作为徽剧、陕西梆子(又称西调)等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民国初年,在内蒙古喀喇沁王府乐队中仍在使用。一说哈萨克族的大、小“荷不斯”,柯尔克孜族的“考木孜”亦是其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