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灞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灞河bā huó关中八水之一。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称霸西戎,改名“霸水”。后因河而加三点水为“灞水”。灞河源于蓝田县东秦岭北麓山中,由蓝田流经西安东部,由东南自灞桥向北注入渭河。参见“关中八水”。 灞河系渭河南岸支流,古称滋水,春秋时更名为灞河。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乡麻家村。正源谓之倒钩峪,西流至玉山镇前接纳清峪、流峪及峒峪三源之水,始称灞河。在蓝田县城以西转向北流,沿白鹿塬边途经灞桥等乡镇,于西安以东的灞桥北边注入渭河。全长104.1公里,流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8.34亿立方米。1990年平均流量10.9立方米/秒。灞河属黄河二级支流,蓝田县城以东沿河名胜古迹有辋川和王顺山风景区,有天然溶洞、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和悟真寺等。 灞河 灞河古名滋水, 在渭河右岸支流中,因下游邻近古长安而著名。春秋时秦穆公称霸于西戎,为显示其霸功,改滋水为霸水,后称灞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秦岭北麓,汇辋川后西北流,循白鹿原之东,于西安东北纳浐河,又北入渭, 全长107公里, 流域面积2645平方公里。上源河床为石质或砾岩,比降大,多急流。中流蓝田县城附近平原及河漫滩较开阔,农产丰富,人口稠密。再西北入关中平原后,比降骤减,沉积大量沙石,河床变宽升高,以往时而泛滥淹没农田,隔断交通。灞、浐二水河床在西安郊区一段, 已成为基建所需沙砾石的采集地。灞河常年流量1.5立方米秒,枯水量仅有0.06立方米秒,最大洪水量可达1590立方米秒,悬殊万倍,每年7~9月为汛期,水量占全年的40~50%,年最大输沙量935吨, 汛期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80%以上。灞河流径西安之东,东西交通必横渡灞河,灞河渡口或桥(灞桥)之东,古代称为霸上,为长安战略要地。《雍录》:“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出入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在古代交通军事上向来居于重要地位。汉唐建都长安时,灞桥折柳送别, 也常见于古人的吟咏。 ☚ 北洛河 浐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