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方。大黄三两,炮附子三枚,细辛二两。水煎,分三次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功能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治寒积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紧弦。方中附子辛热,温里散寒,治心腹冷痛,大黄荡除积结,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协助附子以增强散寒作用,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制其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三药合用,共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卷上【组方药物】 大黄6克 附子9克(炮) 细辛3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3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3次温服,每相隔约1小时。 【主要功效】 温中散寒,通便止痛。 【适应病证】 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 【临床验证】 1.肠梗阻:有报告分型治疗肠梗阻125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的部分患者,运用本方温阳通里,收到明显疗效(《浙江中医药》)1976,1:16)。2.尿毒症,有人报告以本方单纯内服治疗14例,结果:12例有效(《陕西中医》1983,1:11)。 【方义分析】 此为仲景温下名方。方中大黄泻下通便,附、辛温经祛寒,三味合用,共成温下之功。 大黄附子汤dàhuánɡfùzǐtānɡ《金匮要略》方。大黄三两, 炮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温经散寒, 通便止痛。治阴寒积聚, 腹痛便秘, 胁下偏痛, 发热,脉沉弦而紧。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方由大黄三两,附子(炮)三枚,细辛二两组成。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功能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或厥逆,苔白,脉紧弦。本方所治证属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治宜温中通便,祛寒止痛。故方用附子为君药,辛热助阳,温中散寒,治心腹冷痛;细辛为臣药,辛热散寒止痛;大黄为佐使药,泻积通便,与温热之品同用,则减其苦寒之性。三药相伍,则温中通闭,回阳散寒,除积降浊,为治寒积便秘的要方。若湿热夹积滞中阻者不宜用。 ☚ 大陷胸汤 大黄甘草汤 ☛ 00004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