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滇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滇考云南地方志。清冯甦(1627—1692)撰。二卷。甦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人。顺治进士,官永昌府推官,累迁至刑部侍郎。著有《劫灰录》、《见闻随笔》、《南中集》等书。冯氏宦滇十五年,以地方兴衰治乱,为施政之鉴,故广搜诸史、方志、档案、笔记、小说,访查故老,“摘其沿革之旧迹,治乱之大端”。纂为是编。约成书于康熙元年(1662),五万五千字。全文分楚庄𫐆定滇、汉通西南彝置郡县、哀牢国内附、明三将军平云南、滇南科目等四十六篇。记述上起战国庄𫐆王滇,下迄清初平南明事。以时为序, 分目记事,首尾完备,端绪分明,属纪事本末体。元代以前诸篇记事多采旧史乘,未加详考,颇疏略。明代事多翔实,如沐氏世裔、靖远伯三征麓川、三宣六慰、议开金沙江、镇守太监、沙定洲陷云南、孙可望李定国窃据及寻甸武定诸酋作乱始末事等,多为史传所不详,材料多出自档册或亲自闻见,可补诸史之阙。是编为《四库全书总目》所推重,称其“足以资考证”,故为研究滇史者多所征引。有康熙年间本, 《台州丛书》本, 《昭代丛书》本, 《云南备征志》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1984年中华书局)可供参考。 滇考书名。清冯甦撰。二卷。康熙元年(1662)甦任云南永昌府(治今保山市)推官,考核滇史事、本书所记, 起自楚庄王时庄蹻定滇,下迄孙可望、李定国起义, 其中涉及许多有关少数民族的史事。记述扼要简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端𦂨分明”。康熙(1662—1722)年间有刻本。《台州丛书》、《昭代丛书》、《云南备征志》并收入。 滇考 滇考书名。清冯甦(1627—1692)撰。冯甦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人,官云南按察使、刑部右侍郎等。著有《蒿庵记》、《南中记》等。康熙四年(1665年)任永昌府(今云南保山)推官时,披览籍册,体察民情,辑录成书,分上、下卷。有康熙初刻本、《台州丛书》本、《昭代丛书》本。全书分题汇辑为四十六篇,上自战国庄𫐆王滇下迄清初平定“三藩”,广为搜集境内少数民族史料,既有史实,又有神话传说,详考山川风物,稽部落聚邑,核境土疆界。以其得失存亡,鉴之后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此书评价甚高。 ☚ 蛮司合志 赤雅 ☛ 滇考二卷。清冯甦撰。冯甦(1628—1692),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县人。他在顺治年间中进士,曾任云南永昌军民府推官,以后又被提升为广东巡抚、刑部侍郎。《滇考》就是他在任推官期间于康熙四年(1665年)撰作的。滇省(云南)向称难治,冯甦认为,为学应明于治乱之故,为宦应察于治乱之由。因此,他于康熙元年任永昌府推官时,购置了大量有关云南的残编断简,并进行了整理、排比和研究,最后汇辑为三十七篇,定名为《滇考》,分上下两卷。该书从总结数千年来滇省治理的经验教训出发,凡一切有关山川、人物和物产,皆弃而不载,而着力于“沿革之旧迹,治乱之大端”(《 (四库全书)提要》)。该书上卷自战国时期楚庄王的后裔楚庄蹻在滇被尊为君长写起,至南宋末年段氏大理国灭亡止;下卷自元世祖平云南起,至清初李定国平定沙定洲止,“治乱之数厘然备陈,于是知滇非难治也。”(《 〈滇考〉序》)乾隆年间,清廷纂修《四库全书》时,将《滇考》收入其中。冯甦一生著述和修撰之书较多,除 《滇考》外,还有 《粤东奏议》、《见闻随笔》、《嵩庵集》、《南中集》、《滇省志》、《台郡志》等。 滇考云南地方史书。清冯苏(1627—1692,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人)撰。上下卷。为作者任永昌(治今云南保山)推官时所作,成于康熙四年(1665)。有康熙间刻本,其后翻者有《台州丛书》、《昭代丛书》、《云南备征志》。记自战国庄蹻王滇至清初平定“三藩”,分题汇集为46篇(亦作37篇),纪事本末体,目的是评存亡得失,以佐政治。收云南境内少数民族史事较多。惟元代以前事迹,缀拾史文,多未详稽,而以意为贯穿,如“金马碧鸡”、 “武侯南征”、“南诏始兴”诸条,杂揉史事与神话传说,有失史旨。明代史事如“沐氏世裔”、“镇守太监”及凤朝文、沙定州、孙可望之事,多为史传不详,盖取材于档册。因《四库提要》推重,故言滇史者多征引之。梁启超亦称“此书甚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