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水资源保护
广义的水资源保护包括防洪保安,清洁健康安全水的供给和保障,水资源质的保护和量的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修复,水景观建设和水生态系统的更殖再生等。湿地水资源保护的方法主要有:
❶立足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水利概念,从流域层面的工程框架和管理框架上解决核心焦点问题,创新构思湿地流域水战略。通过树立水利生态理念,贯彻实践现代湿地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战略,解决人口和资产高密度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针对复杂的河网及河湖水系统,自然及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体,尊重湿地水的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和拓展水生态自我修复和更殖再生能力,提出水资源 (水环境) 调控和水管理的优化模式。
❷以湿地水域纳污能力和总量控制为基础,强化流域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优化城镇布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加强水功能区 (尤其省际边界水功能区) 以及水资源质和量并重的统一管理和监督,采取治污、节水、调引水、清淤、水生态系统修复等综合措施,达到流域水功能区的目标和总量控制要求,结合城镇生态化建设,修复河网水系统的水景观,水文化,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再现湿地风貌。
❸编制集防洪保安、健康安全水供给、水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要有超前意识,要科学论证,措施得力,要注入生态理念,提高流域生态风险防范能力,扭转前期和规划工作滞后的局面。
❹建立湿地流域水资源委员会,推进湿地水务一体化进程,强化湿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应21世纪湿地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新型流域管理体制。建立以湿地水资源所有权管理为中心,分级管理、监督到位、关系协调、运行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实施全过程动态调控,推进水务一体化进程,强调城乡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