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湖南的坊建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湖南的坊建筑

湖南的坊建筑

坊即牌坊,其中有檐盖的称牌楼。牌坊是用于公共场所的一种门式建筑物,或陪衬建筑,或陪衬景物,起到一种标志性或礼制象征性的作用。源于汉代以前的华表柱及衡门。唐宋时期发展为乌头门、里坊门(闾)。因中国古有 “表闾” 制度,牌坊之名可能由此而生。宋以后牌坊离开里坊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但其原有的大门标志和表彰功德的功能依然保留。坊主要有四类: 一为标志性牌坊。立于寺庙、宫殿、书院等建筑群的前面或风景名胜区的大路、转弯、端头、要街等地点,一般不装门扇,多独立存在。如南岳庙外御街南入口的 “天下南岳” 坊、岳麓书院临湘江朱张渡的 “岳麓书院” 牌楼、桃花源的桃花山牌坊、南岳的南天门坊等。二为大门式牌坊。作为小品建筑置于重要建筑的前部,同样不装门扇,用于增加建筑气氛,是对正式殿堂的一种陪衬。如文庙建筑中的棂星门等。三是装饰性的牌楼,多与建筑结合,并安有门扇。湖南大量寺庙、祠堂、会馆的牌楼式大门则属于此类,且成为湖南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突出标志。四是纪念性牌坊。如节义坊、贞节坊、三元坊、百岁坊等,用以表彰纪念地方上忠孝节义、科第寿考之类的著名人物。不安门扇,且独立存在。湖南在宋代已出现纪念性的牌坊,如华容县的三孝坊,旧名 “孝感”。据《华容县志》载: “(明)正统知县杨鐩重创易名,今废。宋知县刘无欲记……三女行孝如此,其所罕闻。前尹刘侯嘉叹,酬以厚资,施以坊,额曰孝感。” 系湖南见于记载的较早的坊表。明清时期,这类牌坊遍及各县,甚至形成街市林立的局面。据清光绪《靖州直隶州志》载,靖州当时有坊表29座,其中明代18座,清代11座,且属节孝坊的有21座,属科举及第的5座,反映了提倡理学和科举的历史特点。湖南现存牌坊多为清代遗物,另有少数明构。其中牌楼式门普遍运用,有砖构、石构和木构,多与建筑结合,并加以重点装饰,主要突出正面外观效果。一般为四柱三间实体结构,砖构的门坊多用堆塑或砖雕装饰,如长沙市的麓山寺、汨罗市的屈子祠、沅陵县的龙兴寺的门坊。石构的则以雕刻装饰,如芷江天后宫门坊。木构门坊则大多集中在湘南,以宁远县居多。形式一般是上有一巨大的楼盖,楼盖下有多层湖南特点的如意斗拱,装饰突出楼盖和梁材等处,或用木雕,或施彩画,为其他地方少见,如宁远县路亭村木牌楼、汝城县八角楼等。清代后期的门坊有的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形式。如黔城芙蓉楼的“龙标胜迹” 门坊,上无楼盖,四根冲天柱上做宝瓶,枋板做成券拱形式,上面饰以大幅的浮雕山水人物等,别具一格,反映出中西文化艺术结合的特点。而湖南现存独立的坊表皆为石构,多用花岗石、青石或汉白玉 (祁阳石)。大多为四柱三间牌楼,楼角翘起,脊饰高耸,表现出南方的典型风格。也有的六柱三门,两侧形成三角形结构,既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又丰富了造型的表现力。如澧县的余家牌坊、岳阳的刘来氏贞节坊。特别是余家牌坊,其轻盈生动的造型、玲珑剔透的雕饰,堪称湖南牌坊的杰出代表。

☚ 洗车河风雨桥   长沙西文庙坪牌坊 ☛
000133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