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渭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渭南wèi nán(字)王协梦,号松庐,清代人,由进士官至常镇通海道。 渭南 渭南县名。汉新丰县地。前秦始置渭南县,因在渭水之南得名。故城在今陕西渭南县东南。此为杂有后起地名。 ☚ 渭河 甬道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笠泽翁、笠泽渔隐、龟堂老子、龟堂病叟、九曲老樵。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豪放词派”代表作家之一。生当北宋灭亡、金人南侵之际。二十九岁应进士试,名列第一,次年礼部复试,因“喜论恢复”被秦桧除名。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干办公事等。孝宗淳熙五年离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职,终因坚持抗战,不为当权者所容而罢官。此后二十余年,居故乡山阴。宁宗嘉泰二年,一度出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后以韩侂胄北伐失败罢归。著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老学庵笔记》十卷及《南唐书》等。 赵嘏?—?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唐代诗人。举进士屡不中,会昌四年始登第。大中中任渭南县尉,世称赵渭南。又杜牧极赏其《长安秋望》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称为“赵倚楼”。原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二百五十三首,编为二卷。 渭南wèi nán〖名词〗 渭南 渭南关中重镇。故址在今陕西渭南市。因在渭水之南而得名。前秦苻坚时首设渭南县,后魏于县东南四里置渭南郡及南新丰县,西魏改南新丰为渭南县。此后沿用。唐先后属华州、雍州、京畿。元改并管,明复称渭南,清因之。境内有唐下吉慧照寺塔、*寇准墓等古迹。 ☚ 鸿门 华州 ☛ 渭南 渭南(一)郡名。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灭塞国后于其地置渭南、河上二郡,九年并故秦内史地渭南、河上、中地三郡复为内史。渭南郡相当于汉武帝时的京兆尹。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于南新丰县(今渭南市东南)置渭南郡,领南新丰1县。西魏大统二年 (公元536年) 改南新丰县为渭南县, 渭南郡领渭南、灵源、中源3县(三县均在今渭南市渭河南)。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撤销渭南郡。(二)县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秦岭北麓。渭南县包括渭河南北,渭河南秦属丽邑, 汉为新丰县地, 前秦苻坚时置县, 以县在渭河南因名渭南县。后县废。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重新置县于今渭南县东南明光原上称南新丰县,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改称渭南县, 并分置增设灵源、中源二县,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撤销灵源、中源二县,辖地入渭南县。隋开皇十四年徙县治于今渭南市区。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撤销渭南县,辖地归郑县, 元丰元年又分郑县地置渭南县。今渭南县渭河以北秦设下邽县,汉分下邽部地区置莲勺县, 北魏改下邽为夏封,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夏封为下邽, 撤销莲勺县建置入下邽,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降下邽为镇, 并下邽县土地入渭南县。 ☚ 阴盘 下邽 ☛ 渭南郡名。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内史置,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五年(前202年)治所在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九年 (前198年)复为内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