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温酒斩华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

本篇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写战争,逼真如绘; 绘人物,呼之欲出。
虚写战场,实写会场,表现关羽的超群武艺。各路诸侯议事的会场: 争吵喝问,调兵遣将,探子上上下下,均用实写; 而按一般常规,阵前苦斗貔貅将,宜用实写笔墨,本篇却别开生面地运用虚写,如华雄兵临城下,挑孙坚赤帻,大骂搦战; 俞涉、潘凤被刀劈马下等。至于关羽和华雄鏖战,该用实写了吧,作者仍然出之虚笔: “众诸侯听得……”。作者的精湛处在于把虚实联结起来,实中带虚,以虚见实,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妙境。一是用战场的气氛调动读者的艺术想象,从虚景中去想象实景。例如“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陷,岳撼山崩。”作者落笔在“声”上,鼓声喊声是双方为鏖战将领的助威壮胆。两处“大”的联续修饰,两个比喻的同时出现,把喊杀之声情景化,也具体化了。人们完全可以想见这场战斗是何等激烈! 前有华雄轻胜孙坚,刀斩二将,在读者心目中已形成映像。它是现在的关、华交战激烈的想象基础。是对比、铺垫所产生的联类想象。而“鼓声大振,喊声大举”是由声而及于色、耳闻而及于目睹的推移性想象。既有的表象基础和眼前表象所包含的内容,指引了想象之路,于是,虚景便转化为实景。由于是用虚景,因而读者在由虚入实时,会根据各自的经验基础,所获得的想象情景和感受将更加丰富。联结虚实的另一层笔墨是独特地借助于会场上的人物情绪,反映战场的变化。俞涉请战,袁绍尚未领教到华雄威力,情绪表现为“喜”,“便著俞涉出马”,心情颇为轻松。但轻松的情绪没有维持多久,“即时报来”俞涉丧命。人们的情绪骤然一变: “众大惊”。等到韩馥推荐“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时,袁绍“急令出战”,情绪显然变化,不是露出“喜”色,分明有点手足无措、迫不及待。潘凤“去不多时,飞马来报”和俞涉同样下场,人们的情绪转化为“失色”。在关羽和华雄作战时,会场外的喊杀之声引得会场内“众皆失惊”。等到关羽凯旋而归,曹操的情绪表现为“大喜”。围绕温酒斩华雄,整个人物情绪是多色调的。关羽于危急之间主动请战,袁术从门阀观念出发,喝令打出,但曹操急忙制止,认为“此人仪表不俗” “既出大言,必有勇略”。曹操倒颇有识见,完全不同于冢中枯骨的袁术。关羽得胜而回,“曹操大喜”、“张飞大叫”、“袁术大怒”,情绪又是多色调的。曹操的喜,是印证了自己的预见;张飞的叫,是提出乘胜追击,“杀入关去,活拿董卓”。袁术大怒,喝道: “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仍然是腐朽的门阀观念在作祟。袁术喝令“都与赶出帐去”,曹操又出面斡旋: “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不囿于等级名分观念,颇有政治家风度。但曹操本来是正确的见解,却使袁术大为不快,拂袖而去: “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暴露出心地褊狭的贵族嘴脸。曹操又出来劝阻: “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再次显示出政治家风度。本来是转败为胜的大好事,人们的情绪反映竟是如此矛盾尖锐:激烈的争吵,厉声的喝骂,好言的劝告;战斗结束,却是幕后的“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刘、关、张)三人”,拉一段私人关系。会上会下,幕前幕后,情绪不同,手段不同。袁术目光如豆,张飞粗犷爽快,曹操樽俎折冲,善于周旋,知人识才。不同性格各各显示出来,又反映了不同集团间的微妙关系:十七路诸侯军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各有打算,各怀鬼胎。这一切又围绕关羽这个中心旋聚而成,犹如巨石投击湖心,引起不同浪头、波纹。他的请战,有人反对,有人赞成;他的取胜,有人打击,有人抚慰。作者写其他方面的人物活动和情绪,并没有忘记他心目中的主要人物。
细节点染。精光四溢,描绘出关羽的神奇性格。《温酒斩华雄》最出色的艺术描写是那杯酒。“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是为关羽壮行,也是预祝。关羽却说: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说得何等轻松,大有手到擒拿之概。一个祝酒,一个辞谢,一杯酒的描写笔墨暂且搁下。随后写关外作战声势,当众诸侯“失惊”,“正欲探听”之时,“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这是一段精彩文字。在惊恐的氛围和“正欲探听”的时间当口,写关羽的凯旋,艺术效果因气氛烘托益发显得突出。写凯旋先写声,后写马,再写战果——华雄之头。鸾铃之声是对英雄凯旋的渲染,华雄之头是将战果予以落实。“掷于地上”的动作,于轻快中满含春风得意之态。如果联系前文所写袁术的蔑视、袁绍的不信任,关羽特地把战果带回,而且轻松地“掷于地上”,就是有意的安排。这是无声的回答,有力的还击。就在英雄归来时,作者生花的妙笔突然插入一句: “其酒尚温”。这一细节使原先的酾酒壮行的描述一下子焕发出异彩,精光四射,抵过多少文字。这个细节,挽起全篇而楔入深处: 华雄的骁勇、诸侯的惊恐、袁氏的轻蔑、曹操的识见、关羽的神勇,这一切从远近高低、正反旁侧,一齐拢聚到这杯酒上。作者没有采用通常的“战不几合”的套语,而是别开生面地在一杯酒上做文章。“战不几合”毕竟太抽象了。酒尚有余温,便把流逝的时间具体化了,化抽象为具象,显示出战斗的速度,使关羽的性格内含着一股神彩。笔墨堪称精妙。

☚ 曹操刺董卓   煮酒论英雄 ☛

温酒斩华雄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释词】
 ①辕门:将帅军营或官署外的大门。画鼓:用颜色涂饰外表的军中战鼓。《渊鉴类函》引《卫公兵法》:“夫军城及屯营行军在处,日出日没时,挝鼓一干槌(三百三十槌为一通)。鼓音止,角音动,吹十二声为一叠。角声止,鼓音动。以此三角三鼓而昏明毕。”
 ②盏:浅而小的杯子 杜甫《酬孟云卿》:“宁辞酒盏空。”停盏,放下酒杯。
 ③尚:还。
 
 【赏析】
 董卓部将华雄率军压境,十八路诸侯讨董联军,派出数员上将出阵交战,都被华雄斩首。众诸侯大惊。在这危急关口,关羽挺身而出,请战华雄,显示了神武的英雄性格。这首诗就是赞美关羽的神勇。
 “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刻画关羽英雄史的首篇,从此,揭开了关羽传奇而神勇的战斗乐章,可谓:“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关羽斩华雄最精彩那一笔是写一杯酒。关羽请战,犹如巨石投湖,引起波涟荡漾。他的卑微的地位,触发新老诸侯不同的情绪和态度,激烈的争吵,厉声的喝骂,好言的劝告,最后落到曹操为关羽壮行祝酒。关羽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对华雄斩将给各路诸侯造成的威慑和紧张,对请战时引起的内部的歧视和争论,都置若罔闻,把一场严酷的厮杀说得何等轻松,大有手到擒来的气概。关羽出战后“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又一次气氛的烘托,积之愈厚,出之愈猛。“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多么神速,多么英武,好一派大将风度。小说这段精彩的文字,凝缩到诗中:“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