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吃的康复医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吃的康复医疗

口吃的康复医疗

口吃也称结巴,是由种种原因引起讲话时的发音困难,语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言节律异常,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称之为“语阻”。当语言表达阻滞时常伴随身体某部痉挛性或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表情。由于这种语言功能异常的影响,许多人往往表现出孤独、抑郁、自卑和羞怯等性格特征。典型的口吃经常发生在3~5岁时,少数人是在学龄后期间,而18岁以上者几乎很少见。我国张未等人分析577例口吃人发生于3~7岁的占57.4%,扩大范围到2~10岁的达到80.1%,这充分说明口吃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毛病。造成口吃的真正原因和病理机理至今尚不明确。曾有种种致成因素的分析,其中有:
❶遗传因素。有人谓: 口吃儿童中大约有36~65%有家族史。据此,许多学者认为口吃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可能为单基因遗传。我国的报道表明口吃者有家族史的只占20.1%,多见于父亲及兄弟之间。
❷习得因素。五十年代有人明确提出口吃是“学习得来的行为”,并认为它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❸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精神创伤之后,如突然受到强烈惊恐刺激; 也有因长期迁延性精神创伤而引起。此外因生活环境改变造成适应困难,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讲话不流畅时提出刻薄指责,或受到小朋友和同学们的嘲笑,使他们精神紧张,情绪苦恼,以致讲话越发结巴终成口吃。
❹身体因素。口吃儿童在出生前后遭受过有害因素作用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在胚胎期母亲患过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疾病; 早产、新生儿窒息或产伤等损害,或因出生后患某些传染病如麻疹、肺炎、百日咳等致使神经系统功能减退,语言中枢功能也易受累而成口吃。
❺左利因素。1937年国外有人分析127例口吃患者,其中因左利手改换右手操作,发生口吃的高达81%。而1984年我国张未等人调查577例只有一例明确为左改右后引起口吃,其余40例(约占7%)虽然有左手改换右手的历史,但都否认是其原因。
❻其他因素。有人发现口吃人脑电图改变属于功能性障碍,并认为主要是边缘系统-网状结构复合体的活动增强有关。张未等人曾分析过200例口吃者脑电图,属异常的仅9例。还有人研究语言反射机理受累对口吃他唱歌、背诵时并无口吃。
口吃的表现及类型 其特点是发音呼吸器官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律失调。在激怒、恐惧或情绪兴奋时口吃更加频繁。有人将口吃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轻度是指两分钟内出现1~5次,约占25%; 中度为两分钟内出现6~10次,占35%; 重度为两分钟内出现11次以上,约占40%。通常口吃多在发辅音时,而发元音时则较少,比例可能为五比一。发辅音时唇、舌、腭、咽肌的紧张性痉挛,造成唇音、唇齿音、腭音及软腭音难于发出。发元音口吃者,发音时喉腔呈强直性收缩,形成发音中断。口吃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为难发性: 第一个字发不出,例如说“你好”为“——你好”,有人统计此型占95%。第二为连发性或重复性: 即第一个字重复,例如“你你你你你好”。第三为中阻性:即在讲话中途一个字突然发不出,如“你好……不好?”。除此之外,也有延长发音的,同时伴有皱眉、摇身、拼气等,重者出现唇部、下颌、颈部、面部和舌部肌肉痉挛,同时出现手臂摆动,提升肩胛,面红耳赤,张大嘴而发不出声者,这样抑制达几秒,甚至十几秒钟后,经痉挛重复而讲出几个字,更有甚者表现为呼吸痉挛、全身紧张以至窒息的。1862年Klencke将口吃分为神经性、呼吸性、情绪性、体质性和习惯性五种类型。还有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或分为神经功能性和大脑器质性等等。近年有人根据起病年龄与病程分为:
❶口吃发生于2~5岁,到5、6岁后能自愈的称为发育性口齿不流利。
❷发生于3~11岁,经二年或更长时间而自愈的,称为良性口吃。
❸不能自愈者称为慢性口吃。
口吃的矫治及康复医疗 (1)儿童口吃大多数可自愈,因而家长不必紧张、惊慌,只需耐心诱导帮助,不久便可获满意康复。
(2) 矫治口吃以心理治疗为根本方法。对于儿童切忌嘲笑或模仿,无论是家长、老师对他们要耐心温和,时刻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教他们正确的说话方法,放慢速度,调整呼吸,渐渐使其讲话准确流利。
(3) 对青少年和成人的慢性口吃者矫治,越是年久越为困难,心理疗法原则是:
❶对焦虑较重患者可进行语言器官和脑神经的检查,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均无异常发现,使他们真正解除顾虑和伴随症状,为下一步矫治起到积极作用。
❷医护人员、语言病理工作者和语言矫治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对口吃者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绝不能卑视他们的口吃表现,要给予极大的同情心,乐于帮助他们解决口吃困难,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❸让他们了解正常人若由于过强或过弱的刺激,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状态失调时,也会出现语音或词句的重复或阻滞,形成语言的节律障碍,这并非是病态。要让他们懂得口吃的规律: 即当口吃者对自己的口吃越对抗、越抑制就越加重,若更加自然反而减轻或消失,掌握好精神、情绪的放松规律,对获得康复十分关键。
❹要求他们不需过多地注意周围外界对自己的反应,要集中注意力在自已讲话内容上。要信任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来战胜口吃,要反复实践自己新建立的良好说话习惯,不断强化才能巩固。
❺让他们放弃以往克服口吃的种种错误作法,如说话前先打腹稿、快讲话或拉长声、挤眉弄眼。
❻要耐心让他们倾诉口吃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压抑、郁闷、怨恨的感情和无处陈述的个人秘密,其中某些因素就是口吃的根源,采取思想疏导可缓解其症状。
❼为他们介绍成功事例和经验,提高信心,举行座谈会或交流会,请成功者介绍经验,既是讲话的实践又是检验康复效果的机会。
(4) 从康复医疗的意义看,语言训练是矫治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
❶建立新的语言习惯,如用发音训练,使他们掌握轻柔缓慢而有节奏的讲话方式,在发每句第一个字要给予诱导,从轻到重缓缓发出,待到应有响度后再向第二个字轻轻滑动,这样能使要讲的话逐渐流畅起来。
❷开始以单词、短语、短文进行训练,让他们掌握运用诱导或新的讲话技巧,自我训练,不断地反复练习,利用各种场合、各种形式的讲话机会,使他们熟练地应用新的讲话方式,随时应用于生活中,不断巩固良好的语言习惯。
❸矫治前后有条件可进行录音对比。分阶段定期放录音给本人听或其它口吃者听,或做即刻录音与过去的做比较,找出难点和差距,继续练习提高效果。
(5) 有人提倡改换方言矫治口吃,例如讲广州话或上海话的口吃者,改说普通话后而获得一定效果。
(6) 对一些严重口吃的儿童,有些医师采用小剂量抗焦虑药,如安定、利眠宁等,以减轻紧张情绪或呼吸紧张,提高矫正效果。氟哌啶醇有改善口吃、缩短口吃持续时间或减轻口吃继发性奋力反应。但此药易产生嗜睡、走路不稳等副作用,使用应慎重。药物治疗并非是最佳疗法。
关于矫治康复效果,国外有人大略统计,口吃消除、减轻和无效的各占三分之一。国内报道: 重复型口吃矫治后消失的达56%,减轻的为36%,效果最好,重复加中阻型消失的为42%,减轻的为48%,而难发型合并其他型者治愈只达23~28%。总之,口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发生机理尚待探究,各国语言病理专家总结的矫治方法很多,但还不能使全部口吃者获得完全的康复,有待继续努力。

☚ 聋哑的康复医疗   失语症的康复医疗 ☛
000005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