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温八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温八叉wēn bā chā

(称)见飞卿。

温八叉

典源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人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释义用法 唐温庭筠才思敏捷,为文作赋,每叉手构思一次则一韵成,叉手八次八韵皆得。后以此典称誉人有才华,文思敏捷。
用典形式
【八叉手】 元·方回:“我有平生八叉手,兴来举酒尚洋洋。”
【手八叉】 明·高启:“年少擅词华,曾看手八叉。”清·黄鷟来:“年少曾惊手八叉,倒回银汉挽星槎。”
【叉手万言】 明·高启:“入场叉手万言就,众目一叶惊先穿。”
【赋作叉手速】 宋·苏轼:“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温八叉

典源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人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释义用法 唐温庭筠才思敏捷,为文作赋,每叉手构思一次则一韵成,叉手八次八韵皆得。后以此典称誉人有才华,文思敏捷。

用典形式

【八叉手】 元·方回:“我有平生八叉手,兴来举酒尚洋洋。”

【手八叉】 明·高启:“年少擅词华,曾看手八叉。”清·黄鷟来:“年少曾惊手八叉,倒回银汉挽星槎。”

【叉手万言】 明·高启:“入场叉手万言就,众目一叶惊先穿。”

【赋作叉手速】 宋·苏轼:“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温八叉

(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日救数人。而士行玷缺,缙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庭筠乃以“玉条脱”续,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类此。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宣宗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语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帝曰:“非也。”又曰:“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谪为方城尉。其制词曰:“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称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竟流落而死。(《全唐诗话》卷四)

温八叉

温八叉

又称“温八吟”。李调元《赋话》卷九载:“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称“温八叉”。参见“温八吟”条。

☚ 愤世诵《登楼》   温八吟 ☛

温八叉vəŋ213 pa24 ts‘ a53

聪敏,能说会道: 人家是~,你比不上。相传温庭筠文思敏捷,八叉着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温八叉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释义】 唐代温庭筠才思敏速,每次入试作赋,两手交叉插在袖内一次就作好一韵,八次即将赋作好。后以此典称人文思敏捷。
【例词】 八叉手 叉手万言 叉手速 手八叉 手频叉 叉手成
【用例】
〔八叉手〕 元·方回《八月二十四日同登秀亭》:“我有平生八叉手,兴来举酒尚洋洋。”
〔叉手成〕 元·杨弘道《幽怀久不写》:“抠衣无几何,叉手一韵成。”
〔手八叉〕 清·黄来《赠戚笑门》:“年少曾惊手八叉,倒回银汉挽星槎。”

温八叉

温八叉

见“花间鼻祖”。

☚ 《花间集》之冠   华岳三峰 ☛
温八叉

温八叉

亦称“温八吟”。唐诗人温庭筠的别号。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温庭筠》:“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

☚ 樊南   三九相公 ☛

温庭筠【同义】总目录
温庭筠温八叉

温八叉

即温庭筠。庭筠才思敏捷,每入试作赋,凡八叉手而成,因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