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匏器
匏器又称葫芦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结合的特品。形成过程是: 用木斫成模具,把初生的嫩葫芦纳入模中,使其根据模的形态生长。瓶、盘、杯、碗、盒等悉随人意,花纹款识宛如雕成。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多为康熙、乾隆两朝的珍品。康熙时期的代表作有缠莲寿字纹盒,盖和底均做鼓腔形,扣合平整严密,不差毫发。八方形笔筒,属立体匏器的一种,笔筒模印唐人五言流水诗,楷书极为工整,器里髹金漆,坚实耐用。蒜头瓶、六瓣碗等,均属康熙匏器中的精品。器上多题“康熙赏玩”楷书款。乾隆时期,是匏器发展的极盛时期,工艺更甄娴熟,品种繁多。如凤纹尊、饕餮纹炉、龙纹宝月扁壶、砚台盒、自鸣钟楼、如意等,达二三十种,器上多题“乾隆年制” 四字款。各类匏器除供帝王赏玩外,也做为国际交往礼品或王公贵族的赏赐品。据史书记载,乾隆帝曾以匏器赠给沙皇彼得大帝,清宫档案记有关于王公大臣入宫观剧后赏给匏器的记录。为满足宫廷匏器的需要,在丰泽园一带专门辟有种匏之地,皇宫内小花园也有种植,此外,各王公宅邸也纷纷仿种,其范制的匏器称做“官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