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娘子
中药名。 见《本草纲目》。别名:芫蜻、芫青、青娘虫、青虫。 为芫青科昆虫绿芫青Lytta caraganae Pallas的干燥全虫。 4~5月间捕捉,捕得后入沸水中烫死,或置容器中蒸死,取出晒干或烘干。 干燥虫体长圆形,长1~2厘米,宽4~5毫米。头略呈三角形,蓝紫色,有光泽;眼小,微突。鞘翅全部呈亮绿色、蓝紫色或红紫色而具美丽的光泽;膜翅淡棕色,有4条较明显的脉纹。胸部突起,腹部具5体节。 足3对多已脱落。气微臭。 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拣净杂质,和米同炒至米呈焦黄为度,取出,去净米粒,除去足及翅。 (每青娘子10斤用米2斤)味辛,性温,有毒。攻毒,逐瘀。治瘰疬,狂犬咬伤。 内服:炒炙后煎汤,1~2枚;或入丸、散。 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❶ 治瘘肿病:斑蝥40枚(去头、足、翅,熬),桂心1.2克,芫青10枚(去足、翅,熬),葛上亭长30枚(熬)。 上四味捣下筛,酒服半钱匕,日1。忌生葱(《刘涓子鬼遗方》)。 ❷ 治偏坠小肠气:青娘、红娘虫各10粒,白面拌炒黄色,去二项虫,以白滚汤调服(《摄生众妙方》)。 含斑蝥素及脂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