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淮河治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淮河治理

淮河治理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流经河南、安徽、江苏3省,总长约1000公里。从河源至豫皖交界的洪河口为上游,全长360公里,河道穿行于丘陵和岗谷之间,落差较大,比降为5‱,洪水排泄快;从洪河口至洪泽湖为中游,全长490公里,落差很小,比降只有0.3‱,又有峡山、荆山、浮山3个峡口,两岸多湖泊洼地,洪水排泄缓慢,极易成灾;从洪泽湖以下至入江口为下游,长约150公里。12世纪以前,淮河在苏北淮阴东北滨海独流入海,是一条驯服的河流。1194年黄河决口南侵夺淮后,淮河水系遭到巨大破坏,下游入海道逐渐变为地上河,无法排泄洪水,许多支流发生变迁或被淤废,造成淮河经常泛滥。历代统治者虽也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直到清代和民国的“复淮”与“导淮”,但都未能改变淮河的面貌,淮河成了一条闻名的害河。地处淮河中游的安徽省,历来是淮河泛滥的重灾区,因而也是治淮的重点地区。
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制订了“三省共保,三省一齐动手”的团结治水的原则。政务院成立了治淮委员会,对治淮进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
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和治淮统一规划,安徽省治淮的主要工程有:干流防洪、山谷修建水库、支流治理等。
干流防洪工程 1.堤防加固。淮北大堤是淮河中游防洪的主要屏障,原标准很低。1950年和1954年大水后,两次进行全面整修加固,局部堤段进行退建。80年代为扩大行洪流量,又进行了小蚌埠段堤防退建,对颍河口至五河的淮北大堤,包括涡(河)东堤圈、涡(河)西堤圈进行全面加固除险。
2.内外水分流工程。1951年起建设五河内外水分流工程,淮河自浮山以下裁弯,开挖泊岗引河,裁弯后的老淮河在窑河口、泊岗集和下草湾分别堵截,使漴潼河水经下草湾引河直入洪泽湖,实行内外水分流,改善漴潼河的排水和淮河的防洪条件。
3.行洪蓄洪工程。1951年至1953年,在沿淮湖泊洼地先后修建了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蒙洼等4处蓄洪区,蓄洪能力达50多亿立方米;在沿淮又先后修建了18处行洪区。在汛期,当淮河洪水达到一定标准时,通过对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可有效地保护淮北大堤的防洪安全。为解决行蓄洪区内群众的安全问题,在行蓄洪区内建设了大量庄台、保庄圩、通讯报警设施和撤退道路等。1951年修建了润河集蓄洪控制工程;1959年又动工建设临淮岗控制工程,初步建成了拦河坝、深孔闸、浅孔闸和上下游引河等(1962年因经济困难停建,1991年国务院治淮会议决定“九五”期间续建)。
4.开挖人工河道。为减轻颍河下游和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下的洪水压力,1971年和1972年先后动工开挖了对治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茨淮新河(详见茨淮新河)和怀洪新河(1979年因经费削减等原因而决定缓建,1991年复工建设)。
5.扩大中游行洪通道。为了淮河干流排洪需要,从1987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唐垛湖、姜家湖行洪区堤防退建,完成了行洪通道内沈咀子、蒋咀子的村庄搬迁,结合清除河滩地的阻水障碍。根据1991年国务院治淮会议决定,还将退建城西湖、邱家湖等行蓄洪区堤防,铲除经常行洪的润赵段行洪区堤防。
修建山谷水库 从1951年开始,在大别山区淮河支流淠河上游先后修建了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水库,在史河上游修建了梅山水库。4库总库容57亿多立方米,集水面积共5900多平方公里,不仅对控制山区洪水,保证淮河干流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在灌溉方面,是淠史杭灌区的主要水源。此外,在山丘区的支流河道上,建设了大量的中小型水库,根据治淮规划,还将在淠河上游支流漫水河上建设白莲崖大型水库。
支流河道治理 淮河在安徽的主要支流,多数发源于河南省,经安徽境内入淮河。根据治淮统一规划,先后对支流进行了不同标准的治理。1951年至1953年,对洪汝河进行治理,通过筑堤和疏竣拓宽河道等,使泄洪能力由每秒400立方米扩大到每秒1000立方米。1958年又修建洪河分洪道,使洪河的一部分洪水通过分洪道从王家坝以下进入淮河干流。从治淮初期至今的40多年,安徽省为了解决淮河流域尤其是淮北地区洪涝旱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对支流进行治理。先后治理的主要河道有颍河、西淝河、濉河、奎河、沱河、漴潼河、北淝河、唐河、汾泉河、谷河、王引河,泥黑河等。为了解决淮北支流排水出路不足的问题,经国务院批准,1966年至1970年期间,还与河南、江苏省一起完成了新汴河工程(详见新汴河)。

☚ 水利建设的综合效益   三 水利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
000016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