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淋巴管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淋巴管炎lymphangitis

系淋巴管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常见的为各种致病菌,亦可由丝虫引起。临床分急性淋巴管炎与慢性淋巴管炎2种:急性者局部沿淋巴管有红、肿、疼痛,波及皮内淋巴管网则为片状红肿,蔓延至淋巴结则出现淋巴结肿大、疼痛,并有全身炎症反应。有些可转为慢性、淋巴管变硬、腔窄,淋巴液阻塞并渗入组织中形成象皮肿。治疗:应用消炎药;局部湿热敷;理疗等。

淋巴管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粘膜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分为深、浅两种:前者在伤口附近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后者患肢肿胀,有压痛,伴有畏寒、发热及全身不适。治疗以抗炎为主,同时处理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lymphangitis

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经皮肤、粘膜、伤口或原发感染灶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感染。好发于四肢。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或感染病灶附近出现一条或数条红线向近心端延伸,并有压痛。深层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触痛。所属区域淋巴结亦常肿大、压痛。可伴有全身感染症状。治疗主要是处理原发病灶,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指四肢浅部淋巴管系统受到细菌侵入后所致之炎症,常发生于手或足部的裂伤或擦伤后。皮肤的破口常易导致细菌的入侵,细菌侵入淋巴管腔引起感染并在淋巴管周围引起渗出及充血。当感染继续发展时,可沿淋巴管到达引流的淋巴结,感染通常在该处被局限并表现为局部淋巴结炎。身体抵抗力低下时,炎症继续蔓延,越过此组淋巴结,进入更靠中心的淋巴结,甚至进入血液中,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最常见引起淋巴管炎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急性淋巴管炎可分为管状淋巴管炎与网状淋巴管炎两种,前者炎症主要沿淋巴管主干蔓延,形成红线状充血区;后者主要在局部网状淋巴管系统内发展,导致所谓“丹毒”。
临床上急性淋巴管炎亦同其他急性炎症表现,肢体病变处疼痛及热感,比较特殊的是出现一条“红线”,在上肢病变时通常在前臂前侧及上臂内侧,一直伸延至腋部;下肢病变时则在内侧,越过腘部淋巴结向上直至股部淋巴结,是淋巴管主干发炎症所致,有明显压痛,故而肢体运动常受限。在发病后12~24小时内,局部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但多无脓肿形成。重症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无力等。治疗主要包括肢体固定及抬高,在红线区进行湿热敷,可根据细菌种类选用有效抗生素。由于大多数病例系由链球菌所致,故采用大量青霉素常能有效。这种感染不是化脓性感染,一般不需手术引流,切开易扩大感染,加重病情。如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有化脓性的原发病灶及化脓性淋巴结炎,此时则需手术切开及引流化脓病灶。

☚ 乳腺叶状囊肉瘤   淋巴结炎 ☛

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

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因致病菌引起的炎症称为淋巴管炎,大多由化脓菌所致。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临床所见绝大多数为急性淋巴管炎,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可因皮肤破损,病菌侵入而引起,也可继发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如疖、痈、脓性指头炎等。
淋巴管炎见于四肢。病菌经皮肤伤口通过浅表网状淋巴管后进入较大的管状淋巴管,在管内繁殖,引起炎症。管壁水肿,管腔内充满多核白细胞、脱落的内皮细胞和纤维蛋白。淋巴管周围常伴有蜂窝织炎。在患肢上,从原发感染灶处出现一条或数条3~4mm阔的红线,伴肿胀及触痛,向近端导向上肢的滑车、腋窝,或下肢的腘窝、腹股沟部肿大触痛的淋巴结。因而中医称本病为“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意味着感染为侵袭性而且炎症尚未很好局限,故伴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白细胞增多等现象。在大多数病人中,炎症在数天内消退,但少数重症病人可发生淋巴管周围炎而化脓。衰弱的病人,病菌尚可越过淋巴结进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急性淋巴管炎反复发作或未痊愈可变成慢性淋巴管炎,除局部压痛外,常有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肿和淋巴结肿大。
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主要是处理原发病灶。患肢抬高休息,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也可用超短波等物理疗法。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有脓液形成,应作切开引流,脓液作细菌学检查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 脓肿   淋巴结炎 ☛
000149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