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溟海 > 海溝 海溝 hǎigōu 海面帶狀凹陷。由于海底存有狹長形、又寬又深的溝渠狀凹地,因而海面水流亦呈溝槽狀,故稱。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張岫民]有《與泛日本者談海溝之異序》,曰:‘去西岸東行,帆過海溝,程居其半。其水黝黑,約三百里,奔流剽急,自北而南,海爲之陷,有若溝然,故因其狀以名之。’” 海沟←→海岭hǎi gōu ← → hǎi lǐng海沟:深度超过六千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 海 海海(~内;~面;~天;~流;宝~)瀛 溟(重溟;四~) 澥 壑 天池天牝 水王 朝夕池 另见:水 广阔 渡水 天空 蓝色 ☚ 海 各种海 ☛ 海沟两坡陡峻的狭长深海巨型洼地。分布于大洋地壳边缘,紧依岛屿或大陆海岸山脉的向海一侧。常见于环太平洋地区,且平行于相邻岛弧或大陆边缘,呈弧形或直线形展布,比周围洋底深2000 m以上,多具有不对称的V字形横断面,靠大陆一侧斜面较陡,靠大洋一侧斜面较缓。海沟的上部较缓,下部较陡,平均坡度为5°~7°。其中轮廓清晰的深海沟长达500~4500km,宽约40~120km被称为海渊。大部分海水深度超过5000m。西太平洋深达10000m的海沟还有4条,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最深达到11034m。最长的海沟为东太平洋秘鲁—智利海沟,全长5200km,最深达8180m。 海沟 海沟haigou位于岛弧外侧狭长的深沟,长约1000多公里,宽40~70公里,呈上宽下窄状,深度可达1000~8000米。其特点是近陆一侧坡壁陡,一般大于10°,而向洋一侧为3°~8°左右。海沟形成原因,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认为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部俯冲时,使大洋板块受到推挤,而弯曲下潜,形成一侧较陡另一侧稍缓的幽深海沟。在海沟附近常伴有岛弧形成,并往往有火山和地震发生。世界最深的海沟为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它是由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而成。 ☚ 大陆坡 大洋中脊 ☛ 海沟 海沟Haigou位于岛弧外侧狭长的深沟。海沟和岛弧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海底地貌单元。一个海沟长度达几千公里,上宽下窄,上部宽40—70公里,下部仅为数公里。海沟的深度一般在5 000—8 000米之间,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为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 034米。海沟的两侧坡度不对称,近陆一侧坡壁较陡,一般大于10°,近洋一侧坡壁缓。一般为3°—8°。海沟多数分布在太平洋周围,深度在万米以上的海沟都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也有少数海沟。海沟的形成原因,用板块构造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认为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部俯冲时,板块前端受到挤压而下潜弯曲,形成一侧陡另一侧缓的幽深海沟,在海沟近陆一侧同时有 ☚ 岛弧 大洋中脊 ☛ 海沟深度超过6 000米的海底狭长形凹地。长可达数千公里,宽一般在100公里左右,两侧坡度陡急,分布于大洋边缘、紧依岛屿或大陆沿岸山脉的外侧。如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大西洋西部波多黎各海沟等。 海沟亦称“海渊”。海底深而狭长的凹地。深度超过6000米,两侧坡度较陡,长可达数千千米。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的斐查兹海渊,深11034米,为世界海洋已知的最深点。 海沟 海沟海底深而狭长的凹地。深度超过6000米。长度可达数千公里,宽度一般在百公里左右。两侧坡度较陡,分布于大洋边缘、紧依岛屿或大陆沿岸山脉的外侧。其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3%。如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大西洋西部波多黎各海沟。 ☚ 海台 海岭 ☛ 海沟sea trench 海沟gully; submarine(or oceanic) trench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