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平顶山圆形或椭圆形顶部平坦的海山。又称平顶海山、桌状山。1946年H.H.赫斯在太平洋进行回声测深时首先发现,并以一地质学家的名字命名为盖奥特。后来在各大洋均有发现,仅太平洋就有220座左右。顶部水深在200~2500 m之间,由于在其顶部采到磨圆的玄武岩砾石和造礁珊瑚及瓣鳃类等浅海生物化石,故认为它原是一座出露海面的古代火山锥,其顶部是被波浪削平的。现平顶山却没于海面下数百至数千米,可见海底曾发生过可观的下沉,而平顶山的水深则反映了下沉的幅度。 海底平顶山 海底平顶山亦称 “海底方山”、“水下平顶山”。海底山脉的一种。形似未遭倾蚀的火山岛,呈平顶的锥体,高出洋底2700—4000米,顶部直径十至几十公里,顶面到四周的斜坡是陡坡或梯形坡。有些平顶山的基部是火山,上半部是珊瑚礁,礁体厚度有的达1500米。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南部。原为海底火山,顶部发育珊瑚礁,随洋底下沉礁体向上发育,成为巨厚的礁体。当珊瑚岛沉入到海平面下,就形成海底平顶山。 ☚ 海滨平原 海底冲积锥 ☛ 00006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