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报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报灾

报灾

就是地方官府将本地遭灾的实际情况向上级官府报告,以便上级官府差员踏勘灾情,议定蠲免分数。报灾的期限,历朝不同。宋代检田法规定 “每年报灾日期,分夏、秋两季,夏季以四月为期,秋以七月为期。” (《宋会要》) 太宗淳化二年 (991年) 又定为“夏以四月三十日,秋以八月三十日为限”(《宋史·太宗本纪》),遂成为宋代定制。明代的报灾期限,“洪武时不拘时限。弘治中,始限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十月终” ( 《明史·食货志》) 万历九年(1581年),又定为“在腹里地方,夏灾限五月,秋灾限七月内,沿边各地方,夏灾改限七月,秋灾改限十月内。”(《明会典》)至清代,报灾的期限规定为: 凡州县报灾到省,须扣除路上耽误的行程时间; 督抚、司、道、府向朝廷报灾,根据接到州县灾情报告日起,计算报灾期限。如迟延半月到三个月以内的,根据耽误的天数分别酌情处理,隐灾不报的要严加惩处。夏灾报灾期为五月内,秋灾报灾期为八月内。至于甘肃省,夏灾则不超过七月半,秋灾则不超过十月半。宋、明、清朝统治者对报灾的规定,曾经发生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统治危机的日趋严重,这些严密的规定也成了一纸空文。许多官员不是“以丰补歉”捏报灾情,就是 “以歉补丰” 匿灾不报。虚报是为了贪污,匿灾或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以粉饰太平来逃避自己防灾不力的责任,或者是出于对经济方面的贪婪追求。有时,老百姓害怕官府的骚扰,也宁愿隐匿灾情,不向官方报告。

☚ 荒政   勘灾 ☛

报灾

灾区政府和业务部门向上级政府和业务部门报告灾害或灾荒情况。内容包括: (1) 在灾害期间,报告发灾时间、地点、范围,受灾、成灾面积,成灾面积中,水、旱、风、雹、霜 (雪) 冻、虫灾各多少。一种作物同时遭受几种或几次灾的,面积只计算一次。在受灾、成灾面积中,夏、秋作物各占多少;其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多少(经济作物中要注明棉花、油料作物各多少),各占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成灾面积中,要注明成灾、轻灾、重灾、特重灾面积的数量; 粮食总产量、夏秋产量及棉花和油料产量,各减产数量及占上年产量的百分比; 成灾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数,因灾死亡的人口、牲畜 (役畜)头数、倒塌和损坏的房屋间数,损毁的水利工程处数,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损失情况; 需要紧急转移、抢救的人口、物资、牲畜,以及参加抢险救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抢救的生命财产等情况。(2) 在灾荒期间,主要报告春夏荒缺粮人口,缺粮数量,需要救济人口与救济口粮数量,所需救济经费,因灾荒引起的人口外流、逃荒要饭、浮肿干瘦、非正常死亡,以及救灾救荒措施及经验教训等情况。为了合理、准确、真实地反映灾情,应建立报灾情报档案卡,如灾情预测资料卡、农户基本情况登记卡、各种灾害发生情况记录卡、灾害损失基本情况登记卡等。报灾时间,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一般灾害,每年夏季(7月)和秋季(10月) 向民政部门报送两次核灾报告,次年1月报送全年定灾报告;对重大灾害,要在48小时内报告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同时要速报省级政府;对特大灾害,要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同时要速报中央。报灾必须由下而上、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隐瞒。坚持有灾必报、报必及时准确的原则。灾情报告或报表要经主管领导负责审查签发。目前,报灾手段主要是电报、电话,有条件的,可采用传真电报。在灾情定局时,再用文字报告并附上报表、照片,有条件的可报送录像带。紧急情况如无法准确了解灾情时,可以预报,待查实后再更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