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簿
亦称“滚存簿”、“流水帐”。简称“流水”。中式簿记中,按经济业务发生先后顺序登记的一种序时帐簿。旧时商人期望财源茂盛,似流水般川流不息,故名。据历史记载,宋朝在会计帐簿设置分类上便有了草帐、流水帐及总帐的区别。流水簿是一种基础帐簿。主要用于记载银钱收付和人欠、欠人等有关客户往来帐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先登记流水帐,然后根据流水帐过入誊清簿 (总帐)。流水簿的格式,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记收入 (或称“来帐”),下记付出 (或称“去帐”),每日用“四柱结算法”求出本日共收、共付,便得本日结存。以后,发展为“日清簿” (普通流水帐)、“银清簿” (类似现时的现金日记帐)、“货清簿” (商品出入流水帐) 三种类型。清光绪年间颁布 《商律通例》规定:“商人贸易无论大小,必须有流水帐簿”。“凡银钱货物出入以及日用等,均宜逐日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