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雍Yō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引范晔云: “山阴有雍城,文王第十三子雍伯受封之国,其后为雍氏。” 山阳之雍城,在今河南修武县西北三十五里。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
❷郑樵又注: “宋有雍氏,姞姓也。” 《姓氏词典》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云: “出自姞姓,黄帝之后,与南燕同祖。商周之间有食采于雍者,因以为氏。”此雍本为秦都,地在今陕西凤翔县南。望出京兆。
春秋时郑有雍纠,祭仲之婿; 齐有雍康、雍巫;楚有雍子; 汉代有雍齿; 唐代有雍陶,成都人; 明代有雍秦,咸宁人,正德初南京户部尚书; 清代有雍元聪,任太仓州学正。
一音yòng,亦姓。或作 “邕”,亦作“雝”。


雍Yòng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去声。旧云: 河内山阳县 (按: 山阳在怀州修武)。范晔云: ‘山阳有雍城,文王第十三子雍伯受封之国,其后裔为雍氏。’ 又,宋有雍氏,姑姓也。郑有雍科,齐有雍廪,雍巫; 楚有雍子。望出京兆、平原。”
《姓氏词典》 称: “雍有yōng、yòng二姓,姓源各异,但现在的读音,已混为一姓。”

雍yōng

❶和諧。見“雍容”、“雍穆。”
❷古代君王撤膳時所奏的音樂,即《詩·周頌》的《雝》。班固《東都賦》:“爾乃《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馬融《長笛賦》:“《食舉》、《雍》、《徹》,勸侑君子。”
❸佑,擁。揚雄《甘泉賦》:“雍神休,尊明號。”
❹古九州之一。雍州。在今陜西、甘肅一帶。張衡《西京賦》:“秦據雍而彊,周即豫而弱。”
❺雍山,山名。在今陜西鳳翔縣西北。班固《西都賦》:“東薄河華,西涉岐雍。”張衡《西京賦》:“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岐梁汧雍,陳寶鳴鷄在焉。”
❻姓。班固《幽通賦》:“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惠而被戮。”雍,雍齒,秦末沛人,與劉邦有故怨。後從劉邦起義,叛而復歸。雖有戰功,終爲邦所不快。邦既稱帝,大封功臣,諸將日夜爭功不決,人懷望,邦乃從張良之言,先封雍齒爲侯,以明不計宿怨,從而安定人心。
❼通“饔”。見“雍人”。

州名。东汉兴平元年分凉州置。三国魏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 魇镇   潜龙 ☛

 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有烈考,亦右文母。
 这首诗是周王祭祀宗庙撤去祭品祭器时所演唱的乐歌。
 “有来雍雍,至此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诗歌前四句迎面向人们描绘出一幅隆重盛大的祭祀场面: 纷纷前来的诸侯举止雍雍协和,态度严肃恭敬,他们都是助祭之人,周朝天子则更是仪表堂堂、穆穆端庄和静。古代人们视祭祀为国之根本,所谓“国之大事,唯祭与兴”,祭祀的盛大体现出国家的繁荣。但诗歌在这里却并不直接描绘祭祀的盛况,而是把笔触浓缩到一点,连续用了“雍雍”、“肃肃”、“穆穆”六个字,着眼于诸侯王公和周朝天子祭祀时的神态,以小见大,既渲染出祭祀场面的庄重严肃,又烘托出了祭礼的盛大,由此而展示出了周王朝统治的强大和有力。紧接着,诗歌又通过祭品的丰富来进一步突出祭祀的隆重。“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向神明进献硕大的牺牲,助我把这些全牛全羊都放置陈列。
 以下部分,作者在前面对祭祀场面描写的基础上,又大力称颂祖先的恩德和神佑,赞扬国家的昌盛和君臣的和谐。
 “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伟大的皇考在天之灵呵! 是你赐给孝子国泰民安。这两句在全诗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效果,它上承祭礼场面的隆重,下启称赞祖先的闸门,使得后面的诗句紧紧围绕着它而铺展开去,淋漓尽致地写出祖先的恩泽和国家的富强。“宣哲维人,文武维后”两句描写了在皇考的安抚之下人尽其才物尽其力的理想境界,不仅如此,同时它还说明了君臣关系的稳定和谐,英明智慧者为臣,文武德备者为君。“燕及皇天,克昌厥后“两句则写出了祖先神佑的广大无边,既能让皇天降祥瑞,又能使子孙昌盛。“绥我眉寿,介以繁祉”两句又极力称颂祈祷祖先神佑的长久,助我长命百岁,多福多禄。最后两句总领全篇。“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既拜献了皇考,也答谢了文德之母。在一种辉煌庄严的气氛中结束了诗篇。

诗词《雍》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有来雍雍, 至止肃肃。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
 於荐广牡, 相予肆祀。假哉皇考, 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 文武维后。燕及皇天, 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 介以繁祉。既右烈考, 亦右文母。


 
 【注释】 ①雍雍:和睦的样子。肃肃:严肃恭敬的样子。②相:助,此指助祭。辟公:指诸侯。辟,君。穆穆:举止端庄肃敬的样子。③於: 叹词。荐。进献。 广: 大。 牡: 公畜。 相: 助。 予: 我, 周王自称。肆祀:祭名,用完整的牲体祭献神灵。 ④假:大。皇考:此称文王。绥:安抚。予孝子:我这孝子,武王自称。 ⑤宣哲:犹“明哲”。人:臣。后: 王。 ⑥燕:安。克: 能。 昌: 昌盛。后: 后代。 ⑦绥: 赐。眉寿: 长寿。古人以寿高者眉长, 以眉长为寿征,故称“眉寿”。介:助。繁:多。祉:福。 ⑧右:通“侑”,侑劝,拜劝皇尸代神灵进酒食。烈考:指文王。 文母: 有文德之母, 指文王之妻大姒。
 
 【译文】 来时举止安睦和雍,已到此地肃静恭敬。来助祭的是诸侯群公,天子是端庄肃穆的仪容。啊,进献一口硕大公畜,再助我供上完整的牺牲。伟大啊我的先父文王,保佑我这孝子安宁。聪明智慧的那是贤臣,能文能武的这是圣君。安定周邦上及皇天,繁荣兴旺后世子孙。皇考保我长眉大寿,赐我洪福又多又盛。敬劝皇考享用祭品,又拜劝我有文德的母亲。
 
 【集评】 清·牛运震:“飒然而来,只开端二语,摹出幽光灵响,读之精神竦竖。……燕天昌后,气体和大,不作一毫凄怆态。想到文母,俨然二亲并坐孺慕承欢光景,极真挚极温媚。如此收法最遒古。”“音节遒壮,意象悚穆, 全从深孝笃诚发出一段和愉祥蔼之气。”(《诗志》卷八)
 
 【总案】 这是一首祭祀乐歌,描写了祭礼的情景、气氛,结尾还特意交待了父母合祭的情况,对祭祀过程的记叙基本上是完整的,而且叙述过程富于变化, 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原文]
有来雍雍。
至止肃肃。
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
於,荐广牡。
相予肆祀。
假哉皇考!
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
文武维后。
燕及皇天,
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
介以繁祉。
既右烈考,
亦右文母。
(雍、公,东部。肃、穆、牡、考、寿,幽部。祀、子、祉、母,之部。人、天,真部。后、后,侯部。)
[译文]
来时人们和悦,到后严肃庄重。助祭的是诸侯,天子温和恭敬。啊,进献肥大雄牲,帮助我陈列祭品。伟大啊,先父,安抚我这孝子。您是通达明哲的人,是有文德武功的君主。您使皇天心安,能使后人昌盛。安抚我们长寿,赐予多多福禄。上帝已保佑我先父,也保佑有文德的先母。
[评介]
《雍》一章,十六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雍》,禘太祖也。”郑《笺》云:“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太祖,谓文王。”至于《诗序》所说“太祖”为谁,多有争论。朱熹《诗集传》据诗意谓“此武王祭文王之诗”。陈奂《诗毛氏传疏》申毛谓“太祖”指后稷。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申郑用《鲁诗》义谓“太祖”指文王。据《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则此亦是用为祭祀时撤馔的乐歌。又《周礼·小师》: “彻歌,大飨亦如之。”贾《疏》云: “大飨,飨诸侯之来朝者,彻器亦歌《雍》。”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雍》本禘太祖之所歌,用之彻祭,又用之大飨。”综观诸说,其诗本意,则是武王祭祀文王的乐歌,后亦为天子彻祭彻飨之乐歌,盖取其声不取其辞。
周武王祭祀先父先母是很隆重的:诸侯前来助祭,进献大牲。武王先父文王,是周人最崇拜的英雄,他奠定了周朝的基业,对他的祭祀定然是国家的大典,诗于此多有反映。祭祀总是把颂美、祈祷融合在一起,此诗也颂扬文王是“宣哲”之人,是“文武”君主; 颂祷先父安抚自己,使后人昌盛;颂祷先父给子孙福寿。诗最后祈祷上帝保佑先父先母。诗确实表达了对先人和英烈敬念之情。
此诗形式整齐入韵(换韵),在《周颂》中是比较突出的,大概是经过精心加工的结果。此乐歌后亦作为天子彻祭彻飨之乐歌(取其声不取其辞),也可看出它确具有隆盛壮美之感。《论语·八佾》中孔子反对鲁国贵族僭用天子之乐“三家者以《雍》彻”,也说明此诗的影响是很大的。

☚ 潜   载见 ☛

雍yōng

❶遮掩。《小雅·无将大车》三章: “无将大车,维尘雍兮。”郑《笺》: “雍,犹‘蔽’ 也。”朱熹《集传》: “将,扶进也。大车,平地任载之车,驾牛者也。雍,犹蔽。”马瑞辰《通释》:“《说文》有雍无壅。古壅蔽字只作雍。”
❷和谐。《召南·何彼矣》一章: “曷不肃雍? 王姬之车。”毛《传》: “雍,和。”孔《疏》: “王姬非直颜色之美,又能执持妇道,何事不敬和乎?王姬往乘车时则已敬和矣。”《周颂·清庙》一章:“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毛《传》: “於,叹辞也。穆,美。肃,敬。雍,和。”郑《笺》: “於乎美哉,周公之祭清庙也,其礼仪敬且和,又诸侯有光明著见之德者来助祭。”《周颂·有瞽》一章:“肃雍和鸣,先祖是听。”《礼·乐记》郑玄注: “言古乐和且敬。”
❸水泽。《周颂·振鹭》一章:“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毛《传》:“雍,泽也。”孔《疏》: “有振振然洁白之鹭鸟往飞也,其往飞则集止于西雍之泽。”王先谦《集疏》:“薛云: ‘西雍,文王之雍。’”

☚ 亶   雍雍 ☛

读音·iong(-),为i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於容切,平,钟韵。
❶姓。
❷和谐。
❸[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❹欢悦貌。
❺撤膳之乐。
❻池沼。
❼[雍正]清世宗年号。

上一条: 下一条:

雍拥yǒnɡ

水泽。例:早上露水湿~~的,干不成活。
❍ 地面上水~~的,让人踏~了一脚水!
《汉语大字典》:“壅,水泽。”

{}6665痛惜;痛悼。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情志》:「甬俗称痛惜人之灾患,呼如『~』。」

❶〈隐〉旧时四川什邡粮油市场指数目六。参“宗、眉、昌、书、瓦、雍、皂、刀、龙台”。
❷〈隐〉旧时四川重庆江湖诸行指数目六。参“高、明、韩、苏、大、雍、草、梅、湾”。

*雝yōng

❶〈文〉和谐
 △ ~和。
❷姓。

和谐:~和。
○~容(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容华贵。

雍yōng

和谐:雍睦︱雍合。

❶猶“蔽” 也。《詩經·小雅·無將大車》: “無將大車,維塵雍兮。” 鄭玄箋:“雍,猶蔽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雍,於勇反,字又作壅,於用反。”
❷謂隄防止水者也。《周禮·秋官· 司寇》:“雍氏: 下士二人,徒八人。” 鄭玄注:“雍,謂隄防止水者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雍,於勇反,劉如字,注同。”
❸孔子弟子仲弓。《論語·公冶長》: “或曰: 雍也仁而不佞。” 鄭玄注: “雍,孔子弟子仲弓之名。” (卜天壽抄本殘卷《論語》 鄭注)
❸樂章名。《尚書大傳》: “維十有五祀,祀者貳尸,招爲賓客而雍爲主人,始奏肆夏,而納以考成。” 鄭玄注:“招、雍,皆樂章名也。”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雝 > 雍
雍  yōng

同“雝”。

雍yōng

清代四川成都谷米杂粮过斗六成行谓数目六。参“宗、眉、仓、梳、瓦、雍、灶、刀、龙、台”条。

雍yōng

〖名词〗
一、地名,即雍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南(1)。《报任安书》:仆又薄从上雍。——又迫近我跟从皇上到雍州去视察的日子。
二、水名,即雍水。原出陕西凤翔县西北,雍山东南,由武功县入渭水(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因此,申徒狄投身雍水,徐衍背着石头跳进海里,他们为当世所不容。

雍yōng

❶ 和谐。《尚书·无逸》:“其惟不言,言乃~,不敢荒宁。”
❷ 天子祭祀宗庙后撤去祭品时所奏的乐章,天子撤膳时亦奏此乐。《论语·八佾》:“三家者以~撤。”(三家:指鲁国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荀子·正论》:“~而彻乎五祀。”
❸ 同“壅”。遮蔽。《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兮。”
❹ 古九州之一。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州之地。”

*雝yong

D3BA
❶〈文〉和谐;和睦。
❷[雍容]yongrong举止、态度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大方/~华贵。
❸〈文〉与“廱(辟廱)”同。
❹〈文〉与“壅”同。
❺〈文〉与“擁(拥)”同。
❻姓。

和谐1

和谐1

合(合和;熹合;脗合) 洽(谦洽;情意浃~) 偕(谐和;谐密;谐俪;安谐) 雝 燮(燮和;不~) 汁(汁协) 雍 詥 和平 和比 和雍 和静 畅和 调勰 调均 和均 周和 盐梅 翕习 协和 萓葶
能够和谐:克协 克谐
均衡和谐:钧谐
和谐美妙:谐靡
谐和优美:谐美
到处充满生机,自然和谐美好:鸢鱼飞跃鹰飞鱼跃 鱼跃鹰飞 鱼跃鸢飞 鹭飞鱼跃 飞跃鱼鸢 飞跃鸢鱼
美善和谐:懿和
雅正谐和:韶和
彼此和谐:同和
彼此融洽和谐:和如琴瑟 和如瑟琴
协调和谐:调合
宽舒和谐:阐谐
婉转和谐:婉谐(莺语~)
交融和谐:交和
和谐一致:允谐 协调 搭调
密合,内心和谐纯一:调密
和谐而不紊乱:顺序
极和谐﹑安顺:至和
和谐的样子:翕如
(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和谐)

☚ 协调2   符合 ☛

协调2

协调2

和(和节;和均) 谐(谐和;谐适) 调(调协;调平;调谐;调适;融调) 汁(汁协) 和 允洽辑洽 节止
与时俗相谐合:谐俗
谐合于音律:谐律
和谐协调:谐调 谐协
互相谐调:相和
谐调一致:协同
和合,协调:谐会 函和 和协
和睦协调:雍 和谐
协调,一致:翕(翕合) 合拍 谐缉 谐辑 允谐
(事物配合得当:协调)

☚ 调和1   和谐1 ☛

调和1

调和1

调(调平;调合;调谐;平调;融调) 协(甚为~和) 和(和协;和合;和通;和同;和调;和穆;融和;协和) 齐 均(均和) 谐(谐和;谐合) 燮(~理) 勰 雍(雍和) 亭 和 辑洽 胹合 盐梅
人事和协:人和 物和 众和 笙磬同音
顺从和协:顺和
相安,和协:共亿
吉庆和协:庆洽
均衡调和:钧调
融洽调和:陶洽
调协的样子:翕翕 绎绎(~之辔)
(配合得适当:调和)

☚ 配合2   协调2 ☛

阻塞

阻塞

阻(阻节;阻隔;梗阻) 塞(涸塞;堵塞;充塞;蔽塞;遏塞;鬲塞;逼塞;抑塞;柴塞;厄塞;哽塞;痞塞;闭塞;障塞;隐塞;翳塞) 障(障隔;障距) 梗(梗塞;梗阻;梗涩;梗碍;梗逆;梗棘)雍(雍塞;蔽雍) 壅(壅否,壅阻;壅沮;壅底;壅闭;壅蔽;壅滞;壅噎;壅积;壅离;壅塞;壅防;壅遏;闭壅;蔽壅) 滞(滞塞;滞涩;滞越;滞著;滞疐;重滞;淤滞) 拥(拥阏;拥塞) 窒(窒息;窒碍;窒塞;阂窒) 鲠(鲠塞;横~) 噎(噎塞) 阸(阸塞) 陻(陻塞) 闭(闭雍;郁闭)屯(屯咽) 湮(湮厄;湮塞;郁湮) 堙(堙厄;堙厄;堙窒;堙塞;堙阻;堙郁) 否(否塞) 隔(~断;拥隔) 瘀 阏(阏遏) 阒咽(玉车~) 痞结 榛碍 郁结阔绝 淤洳
奸臣当道,阻塞贤路:酒酸不售
交通阻塞:塞车 堵车
水道、血管等被沉积物堵塞:淤(淤塞;淤积;淤滞;淤阏;淤涩;雍淤)廞(廞塞) 淀塞 堙淀 症噎 瘀塞 梗壅 堙废
沉滞,沉积不通:湛滞(川泽~)
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瘀血
水浅淤塞:浅淀 浅涩
堆积堵塞:堆堵
阻塞郁结:阏郁
闭塞郁结:闭结
停滞阻塞:顿塞 顿阻
坍塌窒塞:颓塞
颠仆阻塞:颠阻
荒芜阻塞:芜梗
险要阻塞:隘阻 险厄
崎岖阻塞:险塞 险涩
茅草所阻塞:茅塞
一天天地堵塞起来:日堙月塞
完全堵塞:穹窒
(有障碍,不能通过:阻塞)

另见:险阻

☚ 不通   断绝2 ☛

雍yōng

于容切,平钟。
❶和谐,和睦。《书·无逸》:“惟不言,言乃~。”
❷天子撤祭时或用膳后奏的一种音乐。《淮南子·主术》:“鼛鼓而食,奏~而彻。”
❸通“廱”。天子的学宫。见“辟雍”。
❹通“壅”。壅塞。《汉书·匈奴传》:“隔以山谷,~以沙幕。”
❺通“拥”。拥有。《战国策·秦策》:“~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

通壅。壅塞不通。《素问·大奇论》: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谓脏气满而外壅于经络所出现胀满等症。

据《尚书·禹贡》所载,为古九州之一,虽然历来对此说法不一,但历史上称关中为雍者居多。《雍录》、《雍大记》等,雍者均指关中地区。

今陕西凤翔县县南,秦国都城。秦德公时,曾以此为都,至献公徙都栎阳 (今陕西临潼北)。十六国时,雍为前秦都。自太元十年 (368) 至太元十九年,历时九年。唐至德二年 (757),改名凤翔,凤翔为唐五都之一,称西都。五代十国时,自开平元年 (907) 至同光元年 (923) 的17年间,凤翔为李贞茂所建歧国之都。

☚ 平城   金城 ☛

雍雝yōng

❶和谐,和睦。如:雍穆。
❷遮蔽,隔绝,蒙蔽。如:雍蔽,雍塞。
❸古地名。如:雍丘,雍州。
❹姓。

古城,县名。在陕西省凤翔县城南,雍水之北,纸坊河以西的黄土台原上。雍城北频雍山,东趋周原,西接甘陇,南经宝鸡抵达汉中、巴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雍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方向北偏14°,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总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西城垣保存较好,长3200米、宽4.3~15米、残高1.65~2.05米。《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城栎阳。”从秦德公元年到秦献公二年这二百九十余年间,雍城是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历十九代君公,筑有规模巨大的城垣,壮丽宏伟的宫殿,成为当时全国发达的城市之一。秦孝公时设雍县。汉亦为雍县,县治即今秦雍城内西南角南古城。《魏书·地形志》岐州,平秦郡,皆治雍城镇。岐州太和十一(公元487年)年置,平秦郡太延二年(公元436年)置。《元和郡县志》凤翔府:“后魏太武帝于今州理东五里筑雍城镇,文帝改为岐州,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于州城内置岐阳宫,岐州移于今理(今风翔县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分雍县置凤翔县。”

☚ 郿县   雍城镇 ☛

雍yōnɡ

 ❶ [书] (和谐) harmony
❷ (姓氏) a surname: ~ 齿 Yong Chi
◆雍容 natural, graceful and poised; 雍容华贵 Her beauty is good enough for the aristocracy.; both dignified and graceful; elegant and poised; distingué

《诗经·周颂》篇名。为周天子祭祀撤馔的乐诗。


❶邑聚名。为春秋秦都之一。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南豆腐村、河南屯之间。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自平阳迁都于此,至灵公又徙都泾阳,后置为县。

❷封国名。秦亡后项羽封秦降将章邯置,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辖有秦内史西部及陇西、北地二郡,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和旬邑、咸阳、户县以西,甘肃东部与宁夏南部地区。后为刘邦所灭。

雍yōng

容不迫|容典雅|容华贵|容雅步壅yōng

❷ 川必溃

雍yōng

(甲) (金) (篆)
象形字,甲骨文左边曲线表示水,右边像小鸟用爪抓住石块。本义为填塞。《精卫填海》的故事说,炎帝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变成精卫鸟“衔西山之石,以雍东海”。《谷梁传·僖公九年》:“毋雍泉。”释文:“雍,塞也。”应是“壅”之本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ōng
壅(壅堵)
臃(臃肿)
擁(简化为“拥”,拥护)
饔(熟食,饔飧不继)
wèng
蕹(蕹菜,空心菜)

雍〔雝〕yōng

13画 亠部 〈书〉 和谐:~和|~熙。

雍雝★异◎次★规◎常


yōnɡ雝,形声,从隹(zhuī),邕(yōnɡ)声,本义为水鸟名,假借为和谐。后简省作“雍”,假借为姓。雍容,容貌、举止文雅大方。《异体字表》以“雝”为异体字。
【辨析】
❶“雍”与“雝”不是等义异体字。
❷以“雍”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ōnɡ:壅、臃、饔∣wènɡ:蕹。

雝(雍)ɂjewng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雍渠也。 从隹,邕聲。(四篇上)
養有鳥、有水池的宮苑。

☚ 邕   饔 ☛
000008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