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魏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洛阳市以北至邙山一带。早年屡遭盗掘,许多重要文物流失欧、美和日本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洛阳附近的北魏墓进行了调查清理。 这些北魏墓大多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单室墓。砖砌墓室者居多,少数为土洞墓。大型墓地面上还筑有封土堆。室内四壁绘制有壁画,顶部绘有天象图。随葬品因盗掘多已不存,仅个别的留存有墓志和陶俑。比较重要的有孝昌二年(526年)江阳王元乂墓和建义元年(528年)常山王元邵墓。元乂墓地面封土残高约20米,直径35米。墓室平面近长方形,砖砌,四壁微向外弧凸,墓门前有砖砌券顶甬道。墓室内壁画保存较完整,四壁上部绘四神,下部绘人物和马匹。墓顶绘出横贯南北的银河,银河左右绘有星宿,总数约300颗左右。图中北斗柄直指北方,参宿位于正南,表示季节当是正月或七月。这种按实际星图所绘制的天象图,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元邵墓随葬品保存较多,收集的陶俑达百余件,主要为出行仪仗俑和家内侍俑。前者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前有骑俑、鼓吹俑,后随驮物的驼和驴,两侧有文武侍俑。后者有持物、操作的婢仆和伎乐俑,其中深目高鼻者应是南海和西北一些少数民族的形象。另外该墓还出土有高大的镇墓兽和镇墓武士。其他墓有的出有石棺,上刻有孝子故事及四神、神兽和升仙等画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墓志多收录在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一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