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洛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洛阳 洛阳周代时的成周,战国时改名洛阳。汉高祖即位,建都洛阳,置洛阳县。不久又建都长安,以洛阳县属河南郡。东汉光武帝复建都洛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 望日 玉堂 ☛ 洛阳 洛阳luòyánɡ┃━ 牡丹的代称。在唐宋时洛阳就盛产牡丹,故称。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越,曾不足以颉颃。” ☚ 京花 洛花 ☛ 洛阳【同义】总目录 洛阳京洛中京嵩京 洛阳luò yáng〖名词〗 观赏花名 观赏花名牡丹:花王(百花王) 国花 国色(国色天香) 国艳 姚魏 洛花 洛阳(洛阳花) 茜金 鼠姑 雄红鹿韭 贵客 赏客 木芍药 富贵花 百两金 醒酒花 大北胜御衣黄 天下真花 伊洛传芳 ☚ 好花 荷花 ☛ 洛阳 230 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西部伊洛盆地,因地处洛水之阳得名。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前11世纪,周王在此建都成周,也称王城。此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先后9个朝代建都,被称为“九朝名都”。几千年中经过几度兴衰,发展至今。现在洛阳是一个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城市,能生产多种钢材、拖拉机、轴承、机床、电子仪表、单晶硅、家电产品等多种产品。城南龙门石窟,城东白马寺,均为著名古迹。洛阳牡丹闻名于世,多达150多个品种,种植几万株。 ☚ 郑州 开封 ☛ 洛阳 洛阳古时名城。今为河南洛阳市。西周时始在此建城。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各朝先后建都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现洛阳旧城为宋景祐三年 (1034年) 由河南府通判王增主持改筑,至明洪武三年 (1373年) 又改筑为砖墙。城周八里三百四十五步,高四丈,城外濠沟深五丈,阔三丈。城设四门,东门曰建春,西门曰丽景,南门曰长夏,北门曰安喜。清初又对城加以重修,改四门名,东门曰迎恩,西门曰万安,南门曰望涂,北门曰长庆。有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为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的寺院)、关林(相传三国时名将关羽首级埋葬处)、龙门石窟,白居易墓等古迹。 ☚ 怀庆 南阳 ☛ 洛阳 洛阳今河南洛阳。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也有称七大古都) 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夏、商、周、汉、魏、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朝在此定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历时最长的都城,故有 “十三朝古都” 之说。此外,王莽、李密、王世充、安禄山、史思明父子或以洛阳为都,或在洛阳称帝,不过历时较短。西周、后汉、后周、北宋、金朝均以洛阳为陪都。洛阳最早名 “郏鄏”,“郏”,即今邙山的古称; “鄏”,地邑名。周代名洛邑。洛阳之名最早见于战国,因其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历史上洛阳还有东京、东都、洛阳宫、西京、中京、神州等称谓。洛阳的历史悠久,著名的仰韶文化便是在洛阳西北的仰韶村首次发现的,它的发现证明了距今6000~7000年前,洛阳已经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1959年,在今偃师西南9公里的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基础遗址,四周还布满冶铸青铜器、制石、制骨、制陶、酿酒等手工作坊遗迹。二里头宫殿遗址证明了夏都的存在。商都西亳的遗址也在偃师发现,这是商灭夏后营建的都城,是商朝最早的都城。遗址内尚存有街衢、道路、宫殿的遗迹,外围还有厚厚的城墙,这是迄今为止见到的古代都城中最早的一个。西周时,定都丰、镐,以洛阳为陪都,亦称东都。周移九鼎于此,显示了洛阳地位的重要。周平王时迁都洛阳,直到周为秦灭,洛阳为周都共515年。西汉初年,刘邦曾以洛阳为都,后听从娄敬的建议,三月后迁都长安 (今西安),以洛阳为陪都。王莽篡权建新,亦都洛阳。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定鼎洛阳,以成周城和春短川郡治为基础修建洛阳城。东汉时,因汉尚火德忌水,故改洛阳为雒阳,当时的都城遗址即今汉魏故城。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刘协迁都长安。洛阳为东汉都,计12帝,历时165年。三国时,曹丕篡汉,建安二十五年 (220) 十月在武昌自立。二月后,营洛阳宫,并迁都于此。至咸熙二年 (265),曹奂被废,曹魏都洛计5主,44年。西晋代魏后仍都洛阳,直到愍帝移都长安,历时46年。北魏原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迁都洛阳,因宫殿未修好,暂居于汉魏故城西北的金墉城。二年后,迁入洛阳 至高允迁孝静帝都于邺上,北魏都洛阳共41年 隋都本在长安,炀帝即位后,改洛阳为东京,不久迁都洛阳,隋都洛阳凡12年。唐初废隋东都之名,改称洛阳宫,后又复改为东都。唐高宗时,常来往于东都与长安之间,居洛时间多于在长安的时间。武则天执政时,改东都为神都。称帝后,改唐为周,神都为周都,并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数十万户人口,以实洛阳。中宗时,恢复国号唐,改神都为东都,次年又还都长安。唐末,天祐元年 (904),汴州节度使朱全忠胁迫昭宗李晔迁都洛阳,后太子李柷即位后,仍都洛阳,直至天祐四年唐亡。朱温 (即朱全忠) 即位后,以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改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 (909),迁都洛阳,历2主,15年。后唐李存勖称帝后也迁都洛阳,初称洛阳为洛京,后又改称东都。后晋石敬塘亦都洛阳,三月后,以汴京为东京,洛阳为西京,实际都汴京。五代时,后梁、后唐、后晋都洛阳的时间共29年。此后,北宋以及金都以洛阳为陪都。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大约在千年左右,东汉至唐朝是洛阳城发展最快的时期,尤以隋唐最为鼎盛。汉魏的洛阳故城,东西6里11步,南北9里100步,俗称“九六城”。经实测西墙残长4290米,北墙长3700米,东墙残长3895米,南墙毁于洛水,以东西墙间距2400米计,大城周长大约152公里。故城遗址在今洛阳白马寺东,洛水北岸,城市轮廓依稀可辨。东汉时,城内筑有南北二宫,宫城外有24条大街,140余个闾里,城南建有明堂、辟雍、灵台、太学,以备皇帝行祀,祭典,观测天象,培养人才之用。曹魏时,又在西北部建新宫金镛城。据《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时,洛阳城东西20里,南北15里,城内有宫室府曹,居民区呈方形,共323里坊,三市鼎足而立,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内建有四夷馆及四夷里,供外国使节、外国商旅居住。汉魏洛阳故城屡经战火,到隋朝时已经荒废。故,隋营建洛阳,不袭旧城,另辟新都。隋在故城之西营建新城,洛水贯其中。城东14里210步,南15里70步,西12里120步,北7里20步,有城门10座。城内有宫城、皇城。宫城又名紫微城,唐时称洛阳宫,在皇城之北。皇城又称太微城,其东有东城,东城之北为含嘉仓城。宫城、皇城的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唐在隋洛阳城的基础上加以扩建,营建了上阳宫、清明宫、明堂、天堂,甚至在谷水上修建了虹梁跨谷的西上阳宫。隋唐营建的洛阳城称为 “隋唐东都城”,它继承了北魏洛京方正里坊的格局,隋有166坊,唐有103坊,每坊四面各宽300步,内开十字街。人称“三市一百零三坊”,三市分别为丰都市 (唐称南京)、大同市 (唐称西市)、通远市 (唐称北市),西市存在的时间最短,北市的规模最大。“市周六里,其内郡国舟船舳舻万计” ( 《大业杂记》),反映出洛阳城商业的繁荣。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洛阳也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 的起点,是南北漕运的中转站,担负着为京都长安及整个封建国家储存、转运粮食的重任。自古以来,洛阳就是著名的文化胜地,老子曾久居洛阳管理王室图书;孔子曾 “入周问礼”,张衡的地动仪、班固的 《汉书》、蔡伦的蔡侯纸以及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 都是在洛阳完成的。洛阳还是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活动中心,许多佛经在此译成。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都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 宛县 福州 ☛ 洛阳 洛阳Luoyang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河南省新兴工业城市。在河南省西部,陇海、焦枝二铁路交会点。洛阳地处伊洛盆地,北枕邙山,南望伊阙,西控函谷,东踞虎牢,中为肥沃的冲积平原,伊、洛、瀍、涧四水交流其间,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载,形势甲于天下”之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全市辖6个区和9个县,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人口112.77万。洛阳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周初称郏鄏,又名雒邑。公元前11世纪始称洛阳。所以洛阳城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初年。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周九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有“九朝古都”之称。几千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洛阳几经兴衰,城址也屡有迁移。自古洛阳就分东西二洛,有古城三座:周代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周代洛阳城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洛阳建都的都城,名洛邑,城址在瀍水之东,即今白马寺东3里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阳后,名王城,城址在今王城公园一带。汉魏洛阳城故址在周代的下都,其中以东汉、北魏两代都城最为雄宏。隋唐洛阳城建于汉魏洛阳故城西,同时在涧水西建西苑(唐名禁苑)。总之,唐以前洛阳长期与西安一起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秦、汉、三国魏洛阳分别称洛阳县、雒阳县。到宋朝迁都开封后,洛阳始改西京。公元1214年,金灭北宋后,洛阳定为中京,设金昌府,并置洛阳县。元、明、清三代洛阳为府治及洛阳县。民国年间,洛阳先后设县、建公署、省长公署、护备使署等。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洛阳设“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1952年设洛阳市,1953年升省辖市。1982年国务院批准洛阳为全国较大城市。洛阳工业发展迅速,“一五”期间在全国确定的14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洛阳就有7项。现在洛阳已形成以机械工业为主,冶金、建材、石化、纺织、食品、煤炭等门类齐全的工业新城。1988年全市有乡以上工业企业1 369个,其中大中型企业43个,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玻璃厂、洛阳耐火材料厂、洛阳单晶硅厂等,都是国家的骨干企业,30多种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和全省占重要地位,80多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洛阳还是我国旅游城市。主要名胜及游览点有:王城公园、牡丹公园、西苑公园、隋唐城址、白马寺、汉魏故城、杜甫墓、龙门石窟、古墓博物馆、关林、白居易墓等。洛阳宫灯,富丽堂皇,民族特色浓郁;洛阳唐三彩,浑厚高雅,誉为东方艺海明珠;杜康名酒,醇正芳香,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洛阳牡丹,国色天香,艳冠群芳,是洛阳“拳头”景观。 ☚ 开封 焦作 ☛ 洛阳 洛阳中国文化历史名城。著名古都之一,河南新兴工业城市。位于河南西部伊洛盆地,北靠邙山,南临洛河,交通便利。历来是 “九州” 腹地,交通要冲和政治、军事、经济重镇。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孝文帝以后)、隋 (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九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有 “九朝古都” 之称。1948年置市。以农机、矿山机械制造业为主、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新兴工业城市。现有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械厂、热电站等重点厂矿。市内有洛阳博物馆及多所高等学校。有极丰富的名胜古迹。其中寺庙遍布全城内外,历史上极盛时达1360多年,今存白马寺、关林等。城南伊阙开凿了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还有汉魏与隋唐故城遗址。 ☚ 开封 呼和浩特 ☛ 洛阳 洛阳中国文化历史名城。著名古都之一,河南新兴工业城市。位于河南西部伊洛盆地,北靠邙山,南临洛河,交通便利。历来是 “九州” 腹地,交通要冲和政治、军事、经济重镇。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孝文帝以后)、隋 (炀帝)、唐 (武则天)、后梁、后唐九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有 “九朝古都” 之称。1948年置市。以农机、矿山机械制造业为主、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新兴工业城市。现有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械厂、热电站等重点厂矿。市内有洛阳博物馆及多所高等学校。有极丰富的名胜古迹。其中寺庙遍布全城内外,历史上极盛时达1360多年,今存白马寺、关林等。城南伊阙开凿了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还有汉魏与隋唐故城遗址。 ☚ 开封 呼和浩特 ☛ 洛阳❶邑名。即雒阳。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在今河南洛阳市洛水北岸,瀍水之东,名成周,战国时改称雒阳,因在雒水之北得名。西汉一度改名洛阳, 东汉光武复名阳。三国魏时改 “雒”为“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