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爱众孔子提出的道德命题。意即对每个人都要施之以爱。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讲的“爱人”是有差别、有厚薄的爱,尽管如此“泛爱众”毕竟否定了奴隶社会中不把奴隶当人看的旧传统,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旧道德观,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具有积极意义。以后,墨家改造并发展了儒家的泛爱论,抽掉爱中不平等的成分,提出爱人犹爱己的“兼爱”思想。孔墨以后,惠施宣称:“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不但要爱一切人,而且要爱一切物。汉代以后,儒家学者都以仁为最高的道德。韩愈宣扬“博爱之谓仁”。宋儒张载则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著名论断,肯定人与人之间应是兄弟的关系,并进一步发展为爱及大自然的泛爱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