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蕊产生花粉的囊状结构。外周为药壁,内部形成花粉的腔为药室。花粉成熟后,花粉囊开裂,散出花粉。花粉囊的开裂有纵裂(如油菜、百合)、横裂(如木槿、蜀葵)、孔裂(如茄、马铃薯)、瓣裂(如樟树、小檗)等不同方式。
花粉囊hua fen nang
雄蕊的花药中产生花粉粒的地方。花药由2个或4个花粉囊(小孢子囊)组成,分为两半,中间有药隔相连。每个花粉囊最外为1层表皮,其内有1层细胞,体积较大,在发育早期叫药室内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到花药成熟时,这层细胞进一步增大,并在垂周壁和内切向壁上出现不均匀的木质或栓质加厚,此时叫纤维层。纤维层壁的加厚有利于花粉囊的开裂。纤维层内通常有1~3层薄壁细胞叫中(间)层。中层细胞初期贮有淀粉,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常被吸收,细胞破坏。中层之内是绒毡层,其细胞近似柱形,细胞质浓厚,液泡小,初期为单核,发育后期为双核或多核。细胞内含有较多的RNA和蛋白质、丰富的油脂和类胡萝卜素等。绒毡层对花粉粒的发育有重要的营养和调节作用。花粉粒成熟时绒毡层细胞内的养料多已被吸收利用,细胞破坏。如绒毡层发育不正常或功能失调,可导致花粉败育。以上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共同组成花粉囊的壁。花粉囊壁之内为药室,药室中初为许多造孢细胞。造孢细胞进一步长大,彼此分开,成为花粉母细胞 (小孢子母细胞),每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花粉粒。

图14 花粉囊的发育
1. 表皮 2. 药室内壁 3. 中层4. 绒毡层
5.花粉囊壁 6. 造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