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1890—1961江苏镇江人 曾任镇江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江苏省教育会驻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著有《清末到解放前镇江公办中学简介》(遗稿)。 字:审仲 法度1890——1961字審仲,江蘇鎮江人,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 生。畢業於兩江優級師範。歷任江蘇省立第九師範、鎮江中學、揚州中學教員。1929年應冷 、黄炎培之邀, 任镇江女子職業學校校長。抗日戰争期間,受江蘇教育廳任命,在蘇北成立臨時鄉村師範學校,任校長。抗戰勝利後,鎮江女子職業學校復校,仍任校長,並兼任江蘇省教育會駐會常務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辭去校長職,受聘爲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61年病逝。終年71歲。著有《清末到解放前鎮江公辦中學简介》(遺稿)。 法度法令,制度。班固《東都賦》:“游俠踰侈,犯義侵禮,孰與同履法度,翼翼濟濟也。”《文選》張衡《思玄賦》:“行頗僻而獲志兮,循法度而離殃。” 法度huātdoô❶规范;规矩:做代志着照~来zuè dâizì dióhziào huātdoô lái(做事得照规矩)。 《荀子·性恶》:“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徐敦立言:往時士大夫家,如女坐椅子兀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 ❷办法;方法:有~wû huātdoô(有办法) ❍ 无~bbó huāt doô(没有办法)。《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又問道:‘還有什么法度害我?’” 法度三3621名办法。闽语。福建厦门〖 〗。汝是有~,抑是无~你是有办法,还是没办法?福建莆田〖 〗、仙游〖 〗。台湾〖 〗。   法度fǎdù❶ 〈名〉法律制度:法度不严│不合法度。 ❷ 〈名〉行为的规范,法则:行为合乎法度。 法度(2次) 法令制度。明~之嫌疑 背~而心治兮《章·日》 法度fǎ dù法令制度。《尚书· 大禹谟》:“儆戒五虞,罔失法度。”《惜往日》:“明法度之嫌疑。”王逸注:“草创宪度,定众难也。”洪兴祖补注:“《史记》云: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 法度fǎ dù〖名词〗 一、法律制度(2)。《贾谊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亲政篇》: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君臣相互见面,仅仅是在皇上临朝办公的一会儿时间里,上下之间,只是在臣子们上奏章、皇上作批复时相互有接触,依靠法令制度相互维持罢了。 二、法式,模式,规范(1)。《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中经过柳子厚亲自讲授、指点而写的文章,都可看出有一定的章法。 法度法令,制度。贾谊《过秦论》:“内立~,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议~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典章 典章法度 法制 典象 典献 法度典章:法典 法令典章:法章 法刑 典章制度:宪章 典制 典物 典度雅制 国家的典章、法规:国常 国家的典章制度:朝章国典 朝章国故 重要的典章、法令:大典 旧的典章制度:先例 过去的典章制度:旧章 残缺的典章制度:阙典 废亡的典章制度:队典 坠典 (制度法令等的统称:典章) ☚ 章程 制度 ☛
☚ 规章制度 法度 ☛
规矩 规矩绳检 规矱 道度 道礼 道理 畦町 畛域 町畦 槽道 法度 钩矩 谱儿 体要 体面 体统 体制 体貌 纪律 仪检 矩法 形迹 捡押 规矩,标准:绳矩 规矩,法度:矩矱绳尺 遵守规矩:循规蹈距 礼仪规矩:体正 仪法规矩:仪矩 礼法规矩:仪轨 法度规矩:绳尺 不同的法度规矩:异轨 家庭中的规矩:家规 家法,家规:门范 用以约束家人的规矩:家约 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常故 定例成例 当时的规矩:时轨 不好的规矩:陋规 过时的规矩、规章制度:陈规 限制束缚人的陈规:清规戒律 陈旧过时的规矩:老例 旧矩 老规矩 旧规矩 (对人的言行起约束作用的规定:规矩)
另见:标准 符合 订立 执行 遵守 ☚ 法则 戒律 ☛
法度 法度度(度轨;度揆;玉度) 程(程度) 纪(纪律;法纪) 矩(蹈~)纲(纲纪;纲目;纲理;纲纽;纲维;纲宪;纲网;纪纲;维纲;大~小纪) 符 维 规(规矩;规矱;规绳;规彠) 范 宪(宪度;宪纲;轨宪) 矱(规矱) 卞 索检(检式;检则) 绳 程(程度)制(制则) 尺(尺度) 则(则度;法则) 彠(彠矩) 辟 法式 法轨 巨获 捡括 捡押 法度,标准:准矱 法度,制度:法器 法律制度体系:法制 宪制 文宪 前人的法度:前度 前图 体制法度:体式 道理,法度:轨节 纲纪法度:纲纽 纲理 准则法度:尺度 柯则 规则法度:规度 规轴 规矩法度:矩矱 规简 矩绳 绳墨 检括 检柙 检押 检格 规检 律度 矩度 风纪法度:风宪 风规 礼仪法度:仪法 仪度 礼典 礼则 礼法 礼防 礼节法度:节法 礼乐法度:文章 教化法度:风轨 政治法度:总纲 常典,法度:典彝 法度以外:度外 简要而有法度:典要 合乎绳墨:应绳 不合法度:不法 越出常轨,不合法度:不轨 无法度:失度 靡腜 靡膴 变更法度:革典 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遗规 前代与后代的规矩法度完全一样:重规叠矩 重规累矩 重规袭矩 重规沓矩 (法律制度:法度)
另见:制订 法律 准则 规律 制度 实施 执行 遵守 ☚ 法度 各种法度 ☛ 法度 024.法度(p1749.3)义项一,引书证标目作: 《史记·秦始皇纪》贾谊论。 按:标目失当。二十四史之体例,每于人物纪传之末附以史家述评,或曰赞,或曰论,或曰评,或曰史臣曰,而《史记》则以“太史公曰”出之。如现标点将被误认作贾谊对秦始皇之评论,而实为太史公引贾谊《过秦论》以作史评,故当标作: 《史记·秦始皇纪》太史公引贾谊《过秦论》;或作: 《史记·秦始皇纪》太史公引贾生推言之曰, 皆可。 ☚ 泰适 泥金 ☛ 法度fǎ dù❶法令,制度。贾谊《过秦论》:“内立~~,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❷专指度量衡制度。《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 ❸法式,方法。《三国演义》回一百二:“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必然仿我~~。” 法度 法度法律制度。《史记·秦始皇本纪》: “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 法 法则 ☛ 法度law |